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光合] 學甲濕地淨灘,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繼上回在麻豆堤防淨堤後,「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和「臺南市北門社區大學」再度合作環境教育活動,這次是來學甲濕地淨灘。

  住麻豆這麼久,都不知道離我們這麼近的地方有生態豐富的學甲濕地!孩子們在濕地觀察招潮蟹和彈塗魚看得好入迷,地上堆疊的漂流木就是木質玩具,是親近自然生態的好地方。

  可惜的是,乍看之下美麗的秘境,滿地都是煙蒂、酒瓶、寶特瓶、保麗龍⋯等不屬於濕地的物品,我們和孩子在撿拾垃圾時,還正好看到部份釣客直接把香菸和飲料罐往草叢裡丟⋯

  小福寶很不解地問:「媽媽,他們丟垃圾不是會被魚吃下去嗎?為什麼他們要釣肚子都是垃圾的魚回家呢?」在淨灘時也自然流露出對小生物的憐惜,孩子都有環保永續的概念了,很希望大人們能夠有所覺察呀!

  小福寶邊撿邊有感而發:「媽媽,我們以後出門都要記得帶夾子夾垃圾,這樣我們的環境才會很乾淨。」讓我也有所反省,平常在外面都是要孩子不要碰髒亂的垃圾,很少想到我們也可以盡棉薄之力去改善。

  淨灘是很好的專注力練習,孩子們要從隱密的草叢和漂流木中撿拾瓶瓶罐罐,或是在滿是塵土的濕地上找到小小的煙蒂,真的不是很容易,我都會忍不住在孩子耳邊提醒。

  不料小福寶在淨灘過程中突然跟我說:「媽媽,請妳安靜一下,不要碎碎念,妳已經講很多話了,這樣我沒辦法專心撿,如果妳願意保持安靜,我就可以撿很快哦!」這一番話讓我覺得哭笑不得,儘可能保持自覺不要再指導了,過一會小福寶很高興地回應:「媽媽,妳做得很好,剛剛妳很安靜,我就可以很專心撿很多垃圾,謝謝媽媽。」孩子像大人般的循循善誘實在讓人感到驚訝又好笑。

  最後幾乎每個家庭都撿了好幾大袋垃圾,看起來真的很驚人!欣賞著大家齊力變美的學甲濕地,也很有成就感。很謝謝所有參與的家庭和我們一起渡過很有意義的週日上午,願孩子們對環境保護的善心與善行會在未來繼續像漣漪一般擴散⋯




[光合] 虎頭埤露營及新化地瓜萬聖節,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最近不管平假日都太多工作了⋯想要好好陪伴小福寶,臨時起意提前接小福寶下課,安排他疫情期間非常想念的露營。

  每次露營對我們親子都是強迫關機再重新開機的reset狀態,平時我總是一直接電話、用電腦,小福寶在家也是會自己找很多玩具玩、手作DIY、看童書,都會撐到晚上10點左右能量耗盡才肯睡,大人、小孩在家都忙忙忙停不下來。

  虎頭埤白天和晚上風景都好優美,看著遼闊的湖面感覺心情很寧靜,在自然環境聽著蟲鳴鳥叫相當舒服。我們刻意把所有事情都放下,心裡完全倒空,一家竟然晚上8點多就沉沉入睡,接著一覺到天亮,才發現平常我們真的都過勞了⋯

  隔天早上參加新化地瓜萬聖節,在古樸典雅的新化老街上,挨家挨戶讓小福寶練習跟店家要糖果,小福寶從剛開始很不好意思開口,一定要大人陪,到後來可以自己大方地說:「Trick or treat!」再跟店家道謝,小背包滿載而歸,在膽量和表達都是很棒的進展!很感謝每一間新化店家都對孩子這麼友善,讓小福寶有很好的學習經驗。

  其實過去來離我們很近的新化玩很多次了,但這兩天更欣賞新化美麗的風景、人情和美食,期待未來有空檔可以和孩子更深入認識台南各個地方,用足跡愛著孩子的家鄉。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光合] 探詢真理的力量——美國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卓越的秘密,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自成立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以來,和各單位合作的活動非常多,為避免洗版,以往都是在FB社團和Line群組分享親職講座。

  但10/29(五)這一場親職講座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值得內舉不避親。這是老公和家長分享對台美科學教育的觀察和對小福寶進行教養實驗的心得。

  在學術圈算有點歷練的他,第一次對家長進行線上演講,顯得謹慎也緊張。在接到老婆臨時指派的救火任務後,不斷與海內外學界、業界友人討論,以確認自己的觀察符合事實,因此講座內容融合了許多專家的建議與經驗。

  如果你也想保有並支持孩子的「為什麼?」10/29(五)早上歡迎與我們一起來聊聊!



【10/29(五)國際講座】探詢真理的力量——美國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卓越的秘密

時間:10/29(五)早上9:30-11:30
地點:Google Meet
講師:黃士哲 博士
與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主題:探詢真理的力量——美國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卓越的秘密
報名:https://forms.gle/fge95dQTc24FKhm57
內容:

  從孩子詢問:「為什麼?」開始,你可能發現了——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而在每一個嘗試(或是搗蛋)中,生活自然成了孩子的實驗室。

  人類天生就有觀察事物、提出疑問和進行實驗的科學興趣,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是文明進展重要的驅動力。

  我們都曾經是小小科學家,但你還記得,當我們求學時進入正規的科學教育,還有多少次真心想了解:「為什麼?」的經驗嗎?

  黃士哲,一位台灣土生土長的電子博士,原本過著按部就班的學術人生,在去美國UCLA進行訪問研究的那年,被眾多學者對真理探究的熱忱和政府對科學研究的高度支持所深深啟發,就此開啟了嶄新的視野、拾回了好奇的童心,不斷從各種角度省思台美科學教育的差異。

  要如何保有孩子的科學天賦?曾帶領過多位碩博士從事研究,現為4歲男孩的爸爸——士哲,不斷在每日的身教和言教中,對寶貝兒子進行教養實驗,無論是教育大孩子或小孩子至今都有一點小小心得。

  本講座為科學家爸爸主講,治療師媽媽與談,聊聊夫妻倆在台美科學教育中的觀察,以及生活中的教養實踐,10/29(五)早上歡迎您一起來與我們探討如何支持孩子發揮天生的科學家潛能!

大綱:
-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
- 台灣學者的科學研究之路
- 國際研討會中對各國科學家的觀察
- 美國UCLA與USC學者對真理探究的熱忱
- 博士爸爸的科學教育省思
- 如何支持孩子保有並發展科學天賦?


講師學經歷:

黃士哲 博士

《現任》 芙莉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兼執行長

《學歷》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 碩士

《經歷》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機工程研究所 訪問學者
教育部頂尖大學研究計畫 海外協同研究員
國立成功大學尖端光電科技中心 助理研究員
國立成功大學尖端光電科技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矽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C設計工程師

《研究》
國際期刊及研討會論文60餘篇。

《專利》
為13項國內外專利發明者,包括:台灣、美國、日本、中國。

《教學》
曾於科技部、工研院、各大專院校演講,並共同指導23位碩士及博士從事光電/材料/半導體研究,目前指導4歲兒子從事日常獨立研究。

主辦單位:臺南市北門社區大學
協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光合] 110年寢前閱讀,親密閱光——親子共讀得獎影片片段,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和小福寶拍的親子共讀片段很幸運得獎了!母子的名字並列是很有意義的紀念,喜歡與孩子每天睡前親密的讀書時光!來看看我們共讀的小片段吧!

https://youtu.be/kxmKkZUJ-zI?t=83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光合] 來文旦園野一下-麻豆親子共學一日遊,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住在麻豆5年多,第一次這麼深入認識在地產業,孩子們在文旦園爬樹、玩樹葉拼貼畫、柚木創作、柚樹下野餐、品嚐各種品種的柚子、學習叫賣文旦⋯所有感官都沈浸在當下的探索。我自己也是首次擔任英文老師,以職能治療師以外的身份教學感覺很新鮮,真的是有趣極了!

  感恩ICD Family伙伴 Erin Hsieh的用心規劃,以及 方宥潔 、 Wei-Hsin Lo 、 Aya-ling Liu 、 Julie Chen 的全力支援,更感謝 曾文社區大學 提供寶貴的合作機會,一起讓親子家庭留下充實、美好的回憶。

  孩子們熱情有力的口號:「Madou! Pomelo!」還在腦海中迴盪呢⋯



【10/24 (日)】來文旦園野一下-麻豆親子共學一日遊
時間:10/24(日) 08:30-15:30
地點:麻豆區日昇柚園(台南市麻豆區油車里93-6號)
主題:來文旦園野一下-麻豆親子共學一日遊
內容:

  剛吃過中秋節的酸甜文旦,在意猶未盡的同時,你會不會好奇文旦園裡的果農平時都在忙些什麼呢?

  這個週日ICD Family會帶爸爸、媽媽和孩子們一起到文旦園,透過親子遊戲、DIY、爬樹、野餐和叫賣文旦體驗麻豆特色的親子共學!

  親子將會在好玩有趣的活動中瞭解採收、選果、包裝、出貨、文旦樹作月子、剪枝、施肥、開花、疫制病蟲害、等待結果、套袋工作、安排採收工人、除雜草、颱風季防颱工作...等等,一同探究文旦農忙的過程。幫助孩子未來在吃文旦和柚子時,可以對這些甜美的果實背後的辛苦耕耘有更深的認識。

  本活動為教育部補助之全齡英語學習計畫,活動內容將結合英語遊戲,在一日遊中學習與文旦園相關之簡單英文單字,是親子共遊共學的特色雙語行程,期待您一起來參與!

流程:
08:00-08:30 報到/集合/簽到
08:30-09:30 文旦園奔跑尋寶趣-破冰遊戲/大地遊戲
09:30-10:30 認識文旦園一整年的辛苦及樂趣
10:30-11:00 文旦樹枝手作DIY
11:00-12:30 文旦園攀樹躲貓貓
12:30-14:00 文旦樹下的野餐約會-麻豆特色小吃
14:00-15:30 小小文旦推銷員

講師:
中文解說——謝宛穎 教師 / 日昇柚園管理/生態及體能老師
英文解說——江婕瑋 教師 / 美國職能科學碩士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臺南市曾文社區大學
承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ICD Family)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嘉義旅遊] 集合啦!大埔森友會|2021大埔水庫節有吃又有拿!豐富有趣的親子DIY與闖關,超澎湃的活動贈禮與豪華抽獎,同場加映竹炭窯、採筍、曾文水庫遊湖大埔推薦特色行程!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嘉義縣大埔鄉公所】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apu.Chiayi



  今年年初一家三口去露友超推薦的五星級免費營地「大埔湖濱公園」露營,就完全愛上了大埔這個地方!鄰近景點的曾文水庫、情人公園、青雲瀑布(情人瀑布)...有優美的自然景觀,鎮上又有許多知名美食,如:砂鍋魚頭、麻竹筍、火龍果冰...假日來大埔感覺可以把平日的煩憂拋到九霄雲外,讓我們很期待再來,一看到10/16(六)-17(日)的「大埔森友會」活動就馬上報名了。

  參加號稱大埔水庫節的「大埔森友會」,讓我們玩得非常盡興!兩天親子做了多種特色DIY,像是:竹炭蕾絲蛋捲、竹筍水餃、竹炭地瓜球、竹筍壽司、漂流木鑰匙圈、漂流木杯墊...等,品嚐各式在地美食,闖關領到超多贈品,尾聲外帶了極美味的砂鍋魚頭回家,重點是...這些體驗都是免費的!真是名符其實的有吃又有拿!

  難得來一趟,我們還參與了坪林竹炭窯的竹炭皂DIY、搭乘曾文水庫觀光遊艇餵山豬、釣魚和欣賞老鷹、跟著社區阿姨採收麻竹筍,只能說有在地人帶路真的更好玩!我們比上次自由行又更深度認識大埔,回家後立刻在媽媽群組揪團下次出遊,大埔真的是很適合時常來渡假的好地方。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光合] SAMHSA Wellness Model——大學生生活滿意度檢視,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10/12(二)早上是「我要好好生活——職能治療師的人生選擇」的第三堂課,繼防疫期間的遠距教學後,終於和學生在教室中見面了!一進教室就好熱鬧,師生感覺好像網友聚會一樣興奮,笑聲不絕於耳,和線上授課時只聽得到講師的聲音和學生文字回饋的安靜氛圍完全不同,真人互動果然還是比較有溫度!

  這堂課我們談SAMHSA Wellness Model,一開始的破冰,是請同學們描述自己的生活現況,以及在紙上描繪理想的生活。在交流時,發現大多數同學對於剛開學的空白時間較多感到悠閒,但隱隱對未知的未來有點心慌,理想的生活圖像大部份都是舒適自在的生活方式,有些同學則希望能積極工作和理財,立下千萬存款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這班同學有9成左右是住宿舍或在外租屋,正在體驗離家的獨立生活,要規劃自己的時間、照顧自己的起居以及學習在陌生城市的交通方式⋯面對人生中的重大轉銜,是很適合以Lifestyle Redesign協助大家的好時機。

  在介紹完SAMHSA Wellness Model的源流與內涵後,我們邀請同學以0-10分評估自己的整體生活滿意度、情緒、財務、社交、靈性、工作、身體、學習、環境⋯等面向。很有趣的是,雖然同學在稍早分享生活現況時,都覺得現在的步調很輕鬆,甚至用「耍廢」來形容,可是生活滿意度普遍是6-7分而已,不能說是非常滿意,有些同學認為這和大學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有關,需要更多的探索才能讓生活更接近想要的樣貌,隨即與小組伙伴來討論本學期的生活目標與行動計畫。

  在課堂後,意外地有許多有意思的師生討論,像是:

  「我覺得我的同理心可能有點過度,很容易同情別人,這樣適合當治療師嗎?」

  「如果我希望更了解職能治療,可以看哪些書或是見實習呢?」

  「我有國際志工的服務經驗,想要撰寫職能治療師服務育幼院的專題,不知道可以從哪方面著手?」

  「我的個案這學期想以生活型態介入的方式來進行職涯探索,我沒有臨床經驗,會不會沒辦法做好治療?」

  我們很驚訝學生在大一上學期就可以提出這麼有深度的議題,展現了對職能治療專業的興趣,以及看重治療師本身的影響力,真的是很有洞察力的一群準治療師,相當令人期待同學們在大學四年中的成長。

  回想起黃百川教授在規劃這門選修課時,提到我們自己過去在養成過程中,大二、大三要承擔繁重的基礎醫學和專業課程,接著就進到挑戰極高的大四實習,其實大一時很需要賦予這段辛苦的歷程意義與價值,才能讓學生在接下來的高壓學習中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這門課程的設計希望能協助學生從生活中體驗到職能治療對生命的療癒,進而對專業產生認同感。從學生們每一堂深入的反思和回饋中,可以預見到百川教授用心種下的種子,即將在未來的學習旅程中萌發,而我何其有幸能扮演當中的養份之一。

  與黃百川教授的合作,讓我對自己的求學和教學過程持續有許多省思,如果我們在投入專業之前,能夠真心體會到專業對自助助人的價值,整個專業或許會有更大的力量帶給社會正向影響,期許我們能夠運用臨床所學和生命歷練為職能治療教育有所貢獻!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光合] 尊爵不凡,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早上趕著講課,匆匆忙忙走進成大醫學院,讓老公自己去停車,進門時我才發現現在感控很嚴格,需要稍微做一下身家調查才能進來,默默擔心老公⋯

  結果沒多久老公一派輕鬆地走進教室,我問他怎麼進來的,他說⋯⋯













  「哦!我說我是講師的司機,她就放我進來啦!」

  我怎麼突然有種尊爵不凡的感覺⋯XD

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光合] 如何運用音樂律動開發幼兒大腦潛能,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10/7(四)早上和麻豆區親子悠遊館合作一場線上講座「如何運用音樂律動開發幼兒大腦潛能」,原本以為是地區性的小講座,沒想到在幾個小時內有100多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家長報名,地區包括:基隆、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彰化、台南、高雄、屏東⋯等,當中還有許多音樂老師,看起來大家對這個議題都非常感興趣呀!

  會想談談「音樂」這個議題,是因為以前在做多元智能的資料整理時,覺得邏輯數學、語文、自然觀察、空間視覺、肢體動覺、人際、內省⋯這些能力在每日生活中都會用到,但生活中似乎沒有音樂,也不會怎麼樣?

  疑惑地詢問幾位音樂系教授和音樂老師,音樂對他們來說代表什麼?得到了「音樂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養分。」這樣有份量的答案,令我很好奇音樂對學習的重要性,一查研究文獻後驚為天人,大幅改變了我對學習音樂的想法,很期待分享給更多家長。

  不是音樂治療師,也不是音樂老師的我,在這場講座中是從職能治療師的角度看待「音樂」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整理近代科學實證中有關音樂對學習的影響,可以說這場講座就是音樂如何開發孩子大腦潛能的實證懶人包吧!

  在開場時,我們邀請爸爸、媽媽回顧一下近期做了哪些和音樂相關的事,許多成員都回覆是放孩子的兒歌、帶小孩帶動跳⋯等,具音樂老師背景的媽媽則是很多元,包括:練琴、唱歌、創作、聽音樂⋯等,看起來除了音樂相關專業人士,大部分的家長都是因為小孩而和音樂有關係。

  再來我們請爸爸、媽媽回想對「學音樂」的印象,有些人表示輕鬆、有趣又紓壓,也有人覺得很困難、很辛苦、永無止盡,感覺大家的學習經驗都很不一樣。於此我們先賣個關子,引導大家反思,是什麼原因讓大家對學音樂有這麼不同的感覺呢?

  在接續的TED影片中,談及聆聽音樂和演奏音樂對大腦各區的高度活化,等於是幫整個大腦做運動!另外還有非常多「學音樂」可以促進智力、語言、數學、專注力、視覺空間、工作記憶、學業表現、成長型思維⋯等能力的實證研究,讓人很驚訝音樂有這麼神奇的魔力。

音樂與大腦的關係
https://youtu.be/R0JKCYZ8hng



音樂與大腦神經科學
https://youtu.be/MZFFwy5fwYI



  關於音樂可增進數學能力的研究,有音樂老師提出異議,她認為自己和音樂班同學都超怕數學,音樂怎麼會對數學能力有幫助呢?仔細探究下,我們發現音樂當中的音高、音色、節奏、旋律⋯等, 處處都有數學的蹤跡,甚至黃金比例可以應用在樂曲結構,以及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純律⋯等,都顯示出數學與音樂密不可分。這才發覺音樂老師的數理資質應該是很好的!但成長過程花了太多時間在練習演奏,缺乏數理學習的經驗,這也提醒了所有家長營養均衡的學習和職能平衡的重要啊!

  在情緒方面,從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古希臘人就有以音樂來做治療的紀錄,和中國《禮記·樂記》記載音樂可以調和血脈,可以知道人類運用音樂來調控身心已經有非常久的歷史。音樂可以承載豐富的情緒,在研究中,學音樂的孩子比沒學過的孩子更有同理心和情緒理解的能力,也會展現助人行為,而進行團體音樂課時,孩子的攻擊性也會下降⋯這些實證讓家長聯想到在生活中實際的應用—— 小孩吵架時可以放輕音樂幫助他們平靜、媽媽心情鬱悶時也可以放喜歡的歌曲來促進多巴胺分泌,真是舉一反三!

  既然知道學音樂對身心發展都有好處,那要怎麼引導孩子學音樂呢?我很認同世界頂尖樂手Victor Wooten的理念——學音樂就像學母語一樣自然,孩子不需要先學會ㄅㄆㄇ才會說話,而是在生活中牙牙學語,在嘗試與錯誤中,漸漸能與成人對話,再來學習規範,而學音樂也是一樣,不需要一開始設下太多規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地接觸和使用。這些話由自小在音樂世家成長的Victor Wooten所提出,特別有說服力。

音樂是一種語言
https://youtu.be/3yRMbH36HRE



  回想我自己小時候學鋼琴、長笛和打擊樂的過程,如果課程是從樂理、指法等規範開始,我通常上幾堂課就拒絕再繼續,而課程內容如果是從欣賞音樂、玩音樂遊戲來誘發興趣,自然會愛上音樂,甚至自己會自發性地玩樂器想要模仿美妙的旋律。在小福寶身上,我們也發現,不要設標準答案,讓孩子探索和玩各種聲音,他自己主動就會想學習樂器了!

  音樂同時也是很好的學習媒介,我們舉出數個可以增進孩子認知、語言、人際社會能力的居家音樂遊戲,協助家長有執行的方向,可以自行在網路上搜尋適合的活動,平時和小寶貝一起玩。

  講座後,很多爸爸、媽媽興奮地說:「沒想到音樂對孩子的潛能開發這麼有幫助,有想幫小孩找音樂課的衝動!」更感動的是,有音樂老師私訊回饋,這場講座改變了她對音樂課程的看法,未來的入門課程將會從嚴格的要求改為以音樂遊戲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

  身為節奏感不好,也非音樂專業的我,可以藉由實證研究的整理,促成大家對音樂有更多的認識和學習音樂的動機,實在是非常榮幸!會後也在爸爸、媽媽們的提議下,成立一個跨縣市的科學實證教養社群,大家互相交流有科學實證的育兒方式,從美好的緣份開始,再續自主學習的精神。期待我們的學習,都會成就一個個快樂、聰慧的孩子。



【回顧在育達科大幼兒保育系的教學紀錄⋯】

音樂律動應用於認知教學活動設計
http://simplejellyfish.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12.html

音樂律動應用於語言教學活動設計
http://simplejellyfish.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26.html

音樂律動應用於情緒社交教學活動設計
http://simplejellyfish.blogspot.com/2020/11/blog-post_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