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重要他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重要他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8月27日 星期六

[光合]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創新宏圖營,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8/27(六)和士哲一同代表「芙莉曼科技 Freemom Technology」參與國科會「創新創業激勵計畫 (From IP to IPO, 簡稱FITI)」的「創新宏圖營」,FITI是由重量級企業、矽谷業師、國際創投家與政府資源透過輔導和培訓協助學術研究人才邁向科技創業,而宏圖營是全天的業師多對一輔導,包括:財務規劃、BP健檢、國際策略佈局、創新科技、智財佈局,是相當扎實的全方位密集培訓。

  歷經一整天的簡報馬拉松,我們在一次次的業師回饋中優化BP內容,並釐清創業過程中要調整的細節。我們說明可在產後有效促進母乳分泌的NUTRILOVE輔助系統,意外引發不同世代的業師分享數年前、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的哺乳和育兒經驗談,由於業師大部份是男性,我們很驚訝也很感動,其實很多爸爸很心疼太太哺乳的辛苦,對孩子的教養參與度也是很高的!

  回想士哲當年在成大尖端光電科技中心上班做研究、下班帶小孩,承擔新手爸爸甜蜜負荷的同時,腦海時常萌發許多整合科技至育兒的可能性。當初會創業,一開始只是單純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研發專長協助更多親子家庭,但全職投入後,才發現創業要運用的跨領域知能和面臨的挑戰超乎想像!於是陸續尋求各種政府補助、創業貸款、創業競賽、創業加速器⋯積極找尋資源來學習如何營運。

  「芙莉曼科技 Freemom Technology」的團隊畢竟是學術界出身,在研發過程中,我們都會仔細對照並驗證國內外科學實證,目前也正和成大職能治療學系、護理學系及成大醫院合作臨床研究,期待產品能夠在理論與實務都完備再上市。FITI業師很了解學者踏入業界的優勢與迷思,都會在不同環節提醒我們市場驗證及與消費者溝通的重要性。整個FITI計畫的設計,我覺得實在非常適合作為學研創業的橋樑。

  創業之路時常要面對許多未知與不確定性,很感謝過程中有來自各方的支持和協助,讓我們的步伐能夠越來越穩健。也要很感謝士哲毅然決然創業的勇氣與堅持,帶著我持續在沿途探索不一樣的風景,擁有許多寶貴的人生體驗。



  有趣的是,士哲可能長得太像老師了,從報到至入場一直被不同工作人員恭敬地詢問:「請問您是業師嗎?」我則是一直被隔壁媽媽教室的工作人員盯著孕肚看,可能在猜測我是不是迷路的準媽媽。兩人每次走進學員休息室,身後都有人一臉困惑⋯不過如果我們有朝一日能從學研創業闖關成功,很期待有機會可以業師的角色分享有價值的建議啊!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光合] 美國在台協會(AIT)——女性創業學院計畫(AWE)歡迎茶會,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今天很榮幸代表「芙莉曼科技 Freemom Technology」,以女性創業家的身份參與美國國務院教育文化事務局(ECA)在台灣推動的「女性創業學院計畫」(Academy for Women Entrepreneurs,簡稱AWE)歡迎茶會。

  上次來「美國在台協會 AIT」是2013年7月辦學生簽證(F1),9年後來到AIT內湖新址,館內外有依舊高規格的維安團隊、陸海空三軍和陸戰隊,完全不能帶任何3C(包括手機、筆電、充電線等)、食物、飲水和尖銳物品,等於一入館就和外界失聯,也沒辦法拍攝任何影像紀錄。安檢氣氛狀似有點嚴肅,但實際參與的交流活動是輕鬆又令人興奮的!

  現場有全台70多位來自科技產業、生技醫藥產業、教育文創產業、行銷諮詢產業、民生消費產業、減碳永續產業⋯的女性企業家,大家邊享用精緻下午茶邊暢談創業心得,是一場收穫滿滿的姊妹聚會。

  AIT 文化新聞組組長蘇戴娜(Diane Sovereign)同為女性,在致詞時提到女性創業已不容易,要運用英語和國際素養將事業拓展到海外,更是少數中的少數,但今天參與這場聚會,等於和全球80多個國家16,000多名女性企業家產生連結。AWE計畫除了性別平等的意義,也是緊扣著台灣目前正努力推動的「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議題。

  在AIT參與這場聚會,對士哲與我所創立的「芙莉曼科技 Freemom Technology」而言,可透過未來美國國務院的學友交流活動,拓展海外事業的可能性。得到第一手國際產業動態資訊,對北台南家長共同推動教育機會均等及親子國際職涯發展為使命而成立的「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 ICD Family」,則是更確定我們要在「家庭教育」和「社區參與」耕耘的大方向。

  這個世界雖然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也有無限的機會,期許我們透過持續的學習成長,準備好迎接每一個最好的時機!

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光合]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型農大聯盟業師,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身為曾經是青草和水稻傻傻分不清楚的台北俗,因為在麻豆鄉間養育孩子而投入親子共學,這些年參與了數場北台南食農教育活動的企劃與執行,認識許多務農的朋友,也有一同共學的在地爸爸、媽媽自己就是返鄉青農,農事慢慢進入我們的日常,我也才開始了解這塊土地上發生的故事。

  8/19(五)很榮幸參與「高雄市政府農業局」主辦的「型農大聯盟」交流活動,以業師角度提供品牌及農產品建議,也分享食農教育的活動經驗。

  看到型農用心的簡報和精美的產品,由衷覺得現代農夫很不簡單!在極端氣候下要堅持天然無毒的耕種方式,還要穩定產量和提高品質已經很不容易,更得抽空努力進修行銷和業務,把自己引以為傲的成果介紹給大眾,要成為一位成功的型農實在是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返鄉青農是農業創新的重要力量,很高興「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 ICD Family」在親子共學的食農教育經驗可以對農業盡到棉薄之力,台灣農產品真的很優質,很值得我們支持哦!

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光合] 南台南家扶中心寄養家庭培訓——兒童發展與情緒行為分析,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6/25(六)和南台南家扶中心合作一整天的線上培訓——「兒童發展與情緒行為分析」,與近30個台南市區的寄養家庭一起討論安置兒童當下的教養議題。

  原訂是安排寄養家庭的家長和孩子分開上實體課程,讓家長可以稍作喘息、並學習教養知能。很可惜因為疫情需改為線上培訓來維護大家的健康。雖然家長在課程中都關靜音,但從視訊上時常看到孩子在家長身邊蹦蹦跳跳跳的畫面,要兼顧育兒和學習,真的是辛苦了。

  這堂課家長照顧的孩子們為11個月的嬰兒到10歲的兒童,這些孩子在原生家庭可能因為重大變故、家暴、性侵和嚴重忽略⋯等,而被政府緊急安置。由於兒時的影響讓孩子們普遍都有發展遲緩、專注力不足和情緒困擾,因此我們在談兒童發展時,給孩子的目標會是以目前的發展現況逐步按照發展里程碑依序堆疊能力,而不是一下要求孩子有同齡的水準。

  在情緒行為分析時,家長提及的問題五花八門,包括:吸手指、打人、自慰、自傷、自殘、慣性偷竊、破壞東西、情緒紊亂⋯等,我們從「正向行為支持方案」的角度來分析行為背後的近因和遠因,除了正常發展過程與家庭關係會出現的現象,很多特殊情緒行為之下的遠因常讓人心痛,像是:母子長期被毆打、嚴重忽略導致幾乎致命的營養不良、幼年時目睹妹妹被爸爸打死⋯

  很難想像這些幼小稚嫩的生命要承擔這麼多連成年人都很難走出來的莫大傷痛,在大腦尚未發育成熟的階段,沉重的恐懼、悲傷、失落就這樣以激烈的方式投射在生活各個層面,孩子不知道自己怎麼了,也難以自我控制⋯

  幸好,傷痕累累的小刺蝟們被及時接住了,孩子們在寄養家庭的悉心照料下獲得了基本的溫飽,在穩定的關係中學習愛與被愛,認識健全的「家」該有的模樣。

  在攸關一生幸福的關鍵童年,寄養家庭認真引導孩子學習生活常規、課業知識,更重要的是以無條件的關愛修復大腦的神經連結,支持孩子身心健康、快樂的成長。

  雖然孩子過去的傷常像炸彈不定時引爆,造成傢俱損壞、老師糾正、鄰居投訴⋯讓家長坦承照顧寄養兒童的壓力真的很大,但每次只要看見孩子一點點的進步、孩子自發的擁抱和由衷說的「愛你」,就還能為孩子、為社會繼續堅持付出下去。

  即便寄養家庭如同親生爸媽一樣,全心全意全天候的照顧,大部份的孩子未來都還是得回去面對充滿挑戰的原生家庭或提早步入社會。短暫而深刻的瞬間對雙方都像是一場夢,別離時,經常是肝腸寸斷的不捨與思念。

  孩子對寄養家庭的印象可能會在歲月中漸漸模糊,但至少他們會隱約記得,曾經有那樣溫暖的存在把自己當寶貝一樣疼愛。

  說真的,寄養兒童情緒行為的複雜程度很難在三言兩語中分析和處理,比起培訓,我從家長身上學到更多——寄養家庭將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視如己出,無私開放自己的家包容孩子的混沌與脆弱,溫柔安撫受傷帶刺的心。

  課後與社工師討論寄養家庭的現況,知道我們在課程中接觸到的孩子已經是很幸運的了,寄養家庭在台灣一直是非常稀缺的,只有少數孩子能得到寄養家庭的關照,大部份還是要安置在不同的機構。

  其實我和老公士哲有在討論等我們的孩子稍大一些,家庭也更穩定,將來有能力或許也可能考慮擔任寄養家庭,但就算有多年自費早療和偏鄉早療的經驗,我還是不確定有沒有像我所接觸到的寄養家庭這樣,有這麼多的勇氣、耐心、毅力來照顧寄養的孩子,親子教養對寄養家庭的心性淬煉,難度真的不是一般家庭所能企及的。

  深入認識寄養家庭的日常,我非常感謝,台灣有這麼一群人願意長期默默付出,以善行做為安定社會的力量,也真的很榮幸,可以作為寄養家庭的小小支持,期待未來有機會也能夠持續盡一己之力協助更多的親子家庭。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光合] 雲林縣衛生局三、四級毒品講習——「生活品質促進行動方案」,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今天在雲林縣衛生局和藥癮者分享「生活品質促進行動方案」,以Lifestyle Redesign的結構進行三、四級毒品危害講習,嘗試協助藥癮者遠離毒品並促進正向的行為改變。

  一整天的課程中,我們談生活滿意度、職能角色、生命歷程分析、正向職能活動盤點⋯從每位學員的人生各面向討論藥癮形成的背景和對生活的影響。

  當我們從生活的角度看待藥癮者,分享彼此的家庭、朋友、工作⋯等日常,每位學員其實就像你我身邊的親友一樣親切,可因為面臨想逃避的低潮、尋求同儕認同、或一時好奇⋯就此陷入難以戒斷的循環。

  雖然藥癮背後有其複雜的社會脈絡,很難在幾小時內的團體中處理,而學員都是因為裁罰來參與講習,對於課程的學習動機有限,但在課程中,由淺入深的生命經驗交流,和尾聲時學員們主動回應:「謝謝老師,辛苦了!」還是讓我很開心有小小的進展。

  從雲林回到台南,細想平日在推廣社區親職教育時,鄰近的鄉鎮也有許多似曾相識的故事,作為社會脈絡的一部份,我們的關心和支持可能就是鄰里的關鍵扶持。期待隨著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自己對社會安全網的責任,我們可以接住更多遭遇危機的人。

2022年5月23日 星期一

[光合] 課程審查會議@ 臺南市北門社區大學、曾文社區大學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10年的麻豆媳婦,7年的台南溪北生活,由於希望能陪伴孩子認識家鄉,我們走遍了台南各地,了解在地文化、歷史、物產⋯也開始關心環境教育和公共議題,探訪這塊土地上發生的美麗與哀愁。

  這幾年有幸與社區大學一同投入社區參與,對於老公和孩子成長的台南,似乎比我自小成長的台北更為熟悉。期待透過公民行動,我們能形塑下一代更美好的未來。

課程審查會議@臺南市北門社區大學、曾文社區大學

2022年4月8日 星期五

[光合] 正向情緒行為教養,培養高EQ小孩@臺南市麻豆區港尾國小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4/9(六)早上與臺南市麻豆區港尾國小合作親職講座「正向情緒行為教養,培養高EQ小孩」,談兒童的情緒發展里程碑及如何運用正向行為支持方案與社會性故事引導孩子的情緒行為,參與的有18組親子家庭,孩子年齡從幼兒園到國小都有。

  這個講題過去在各個單位談了很多次,但都是以家長為主的工作坊,採深入討論家長所提出的案例來解決問題。這是第一次讓孩子與家長共同參與,考量到孩子要維持2小時的專注很不容易,家長也要維護孩子的自尊,不便現場提出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我們在理論部份淺淺帶過,增加了帶動跳、親子互動、情緒繪本和情緒小劇場等橋段,並搭配有獎徵答,來幫助親子都能共同參與。

  原本授課對象主要還是家長,沒想到孩子們的參與度意外的高,問問題時都很踴躍的舉手!幼兒園的孩子看到繪本情景如:被取笑、不能出去玩、被誤會、媽媽提醒收玩具⋯等,可以精準地命名情緒:他很生氣、他好難過、他很傷心,而國小的孩子看到「兔子媽媽抱著小兔子,大兔子在旁邊瞇著眼」紛紛感同身受地說:「他看到媽媽抱弟弟,覺得吃醋了,也想要被抱。」「他覺得媽媽只愛弟弟,不愛他了。」看來對手足爭取父母關愛都很有感觸。孩子們對情緒的理解和表達超乎想像的成熟,這樣的高EQ,想必也反映在父母平時的家庭教育上。

  發現孩子和家長有很好的基礎,我們再來挑戰親子情緒小劇場,邀請大家以開心、生氣、難過和害怕的情緒來詮釋「請把門關上」這句話。第一個就邀請 李啓榮 校長來為大家示範,校長臨時被點上台表演,不慌不忙地立即以變化豐富的語氣及生動活潑的表情、肢體表現四種情緒,精湛的演技博得了滿堂彩!尤其是大家從未看過校長發脾氣,見識到平時溫文儒雅的校長,突然像是變了個人一樣展現怒火威嚇,果然是特殊教育、語言教育、社會教育的專家!(孩子們可能暗自慶幸:還好校長是演的。XD)

  親子情緒小劇場也讓我們注意到大部分孩子們在情緒理解很超齡,在情緒表達則需要多練習,很多孩子四種情緒的語氣是幾乎一樣的,但仔細觀察,孩子都可以用多變的眼神傳達不同的情感,這可能是後疫情時代成長的孩子的優勢——懂得用眼睛說話的藝術。

  很感謝港尾國小給我這個機會和家長、孩子們互動,在情緒講座中和大朋友、小朋友玩在一起是很有趣的體驗,孩子們的高EQ也讓我驚豔,希望講座中提到的技巧可以協助親子互相理解彼此,有更順暢的情緒表達。

2022年3月27日 星期日

[光合] 黃家桑椹園採果,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3/26(六)和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 ICD Family 的親子家庭辦理食農教育活動,一起到「黃家桑椹園」採桑椹。

  今年清明節前後是桑椹大出的季節,果園裡每個小時都有桑椹成熟,孩子們開心地採果,在未成熟的綠色、紅色桑椹中找尋躲藏起來的紫色桑椹,又剛剛才採收過的地方很快又有新的成熟桑椹可以採,在尋寶中自然地玩起專注力遊戲。

  在交錯密佈的桑椹樹枝條中穿梭採果時,對動作計畫、雙側協調、手眼協調、手部穩定度⋯等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驗!且成熟的桑椹稍微碰到枝條就很容易落果,因此採收時要非常小心。

  這次我們每家的目標是一籃4斤,剛開始覺得數量不多,全家出動應該很快就收工。結果大人、小孩興致勃勃地採收一小時多,每家都只採了2-3斤就滿臉通紅、汗流浹背,紛紛在一旁休息,或是直接跟老闆買已採收好的桑椹,親身感受到果農的辛苦。

  老闆說明每年大約有八千到上萬斤要採收,由於桑椹隨時都在成熟,成熟的桑椹很快就會出汁,因此桑椹一成熟就要採收送到冷凍庫中鮮凍,採收季節時農人都要在園內保持高度專注從早忙到晚,很消耗精神和體力。難怪西港小農事前知道我們要辦桑椹採果活動,笑說我們可能採一次,就不會採第二次,採收桑椹真的太累人,直接買輕鬆多了。

  完全無農藥的桑椹果園裡生態豐富,孩子們興奮地找尋並認真地觀察毛毛蟲、瓢蟲、螳螂⋯等昆蟲的習性,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也要感謝有智慧的老闆願意放下個人的獲利,和大家分享健康無毒的生活。

  經過這次食農教育活動,我們看待一盒一盒的桑椹,都有了全新的目光,想起農人的辛勞,更為珍惜眼前的食物。

  我也發現在鄉下長大的小福寶,和都市成長的媽媽不同,親近大地的日常讓他由然心生人與萬物共生共好、愛護自然環境的想法,在生活體驗中種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的種子。

  很感恩生命中最好的安排,讓我們在鄉間慢活中與孩子一同成長,用心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學習。














2022年3月20日 星期日

[光合] 北門雙春濱海遊憩區淨灘,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之前帶小福寶到北門雙春濱海遊憩區露營,小福寶很心疼原本美麗的海灘上散佈著垃圾,自己拿著小水桶主動開始淨灘,要回家前還依依不捨地說他還沒撿完,讓我們一直記得孩子的善念⋯

  3/19(六)我們邀請台南14個親子家庭近五十人來到雙春淨灘,黃士哲博士在前導課程提到:每3隻海龜就有1隻吃過塑膠、海鳥有9成體內有塑膠⋯等動物誤食海洋廢棄物的數據時,孩子們睜大眼睛感到不敢置信,迫不及待要透過行動拯救海洋生物。

  即便雙春濱海遊憩區已經是經常有人清理的海灘了,在淨灘時還是能夠撿到大量的各式垃圾,包括:保麗龍、塑膠、寶特瓶、酒瓶、漁網⋯等等,在短短1小時內,我們就合力清理出一百多公斤的廢棄物!雖然無數的垃圾真的是清不完,但孩子們在自己撿拾乾淨的沙灘上嬉戲時,還是很有成就感,覺得至少幫動物減少一點誤食的機率了。

  園內的紅樹林生態很豐富,考量到孩子們從幼兒到國小生都有,我們一改通常是全程解說的導覽,讓孩子們在入口處先透過紅樹林照片觀察各種植物葉子的特徵,理解並記憶紅樹林植物和動物的特色,再進入紅樹林木棧道尋寶,將認識的動植物以手機拍攝下來,回到終點和我分享照片領禮物,拍到一種送一個禮物,兩種送兩個、三種送三個⋯

  讓人驚喜的是,孩子們經過尋寶的過程,可以對紅樹林植物的特色如數家珍,像是:海茄苳葉子背面有白白短短的絨毛;紅海欖和水筆仔都有胎生苗,但紅海欖的葉尖是尖的,水筆仔是橢圓的;欖李的葉尖像屁屁的形狀⋯還有人幸運地看到招潮蟹、彈塗魚和白鷺鷥。

  這讓我們有所體會——比起大量餵養知識,引導孩子產生興趣,進而觀察、思辨,成為主動學習者,孩子學到的反而比我們試圖給的更多。

  一日遊的尾聲,吳姿儀副秘書長結合北門特色——台灣歷史最悠久的現址鹽田(1818年所開闢的井仔腳鹽田),讓孩子們DIY彩鹽畫,透過實際感受鹽的特性,加深北門與鹽的印象。

  很多參與的爸媽都回饋這是相當有教育意義的一天,孩子們也玩得很開心,給協會的團隊伙伴很大的鼓勵!每一次活動我們都很希望從玩中學的設計,培養孩子具備帶得走的能力,今天算是我們整理過去辦理活動的經驗,歷經不斷地嘗試與實驗後的優化版教育旅行。

  很喜歡和老公與協會伙伴一起運用彼此專業為社區親子共學盡一份心力,期待我們會越來越有默契,也能夠在每次活動中帶給參與家庭豐富的收穫。










2022年3月5日 星期六

[光合] 大北門走食之旅-七股區遊潟湖烤蚵一日食漁體驗@永順號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因為和臺南市北門社區大學合作里海環境教育和食漁教育,場勘時訪問了許多養殖業者,才發現近年政府拼綠電覆蓋率,大部份魚塭都被光電業者高價收購或承租,加上進口便宜水產衝擊本地水產的銷售,很多漁民都轉行或退休,僅有少數地主堅持從事水產養殖,大幅改變台南沿海的面貌。

  3/5(六) 我們搭乘永順號觀光漁筏遊七股潟湖,邀請到曾在成大從事光電研究的黃士哲博士,來和親子家庭一起探討台灣光電、養殖業現況及漁電共生的可能性。

  對於3/3(四)才剛經歷全台大停電的大家,對電力供應穩定的重要性很有感,能夠理解綠電需求的迫切,但漁民的工作權也確實受到很大的影響,需要被重視。在事前場勘的過程,我們意外與正在建置結合漁電共生的農漁場老闆結緣,計畫提供食漁教育和能源教育的深度旅遊,或許也是一個令人期待的解決方案。

  七股龍山碼頭是我們全家出遊常順遊的景點,但這是我們第一次以養殖業和光電業的角度來重新看待熟悉的景象。乘坐漁筏出海的途中都能經常看到太陽能板和蚵棚,感觸很多,很希望不久的將來,綠能發展和養殖業生計能夠取得平衡。

  雖然單次活動很難引導成員深入討論漁電共生,不過能讓親子家庭關注環境和能源的議題,烤蚵吃到飽時還有孩子有感而發:「希望我們以後還能吃到台灣的蚵仔。」展現對家鄉物產的疼惜,是很棒的開始。

  看著老公和參與成員分享台灣光電議題及漁民權益的維護,考量到多方立場的專業內容,也讓我覺得能和老公辦理這場社區活動相當有意義,讓親子家庭不只是來旅遊,也是更關心我們所居住的這塊土地。

  2020年起,協會和社區大學的合作,讓我們更認識與各個社區息息相關的在地議題,孩子們也跟著我們一起學習公民素養,真心推薦大家可以參與自家附近的社區大學活動哦!















2022年3月3日 星期四

[光合] 鬆散材料遊戲,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在陰雨連綿的溼冷天氣後,終於透出陽光的3/3(四),我們和麻豆親子館合作以「鬆散材料(Loose Parts)遊戲」一同迎接春天,與1-2歲的小寶寶們在大自然裡自在玩耍,讓難得溫暖的早晨增添許多美好。

  「鬆散材料理論(The Theory of Loose Parts)」是由英國建築師Simon Nicholson所提出, 強調環境與材料的彈性,認為孩子的創造力與遊戲素材的數量及種類呈現正相關,也是義大利瑞吉歐取向的幼兒教育中的要素之一。換句話說,很多我們在環境中隨手可得的素材都可以做為鬆散材料來遊戲,且遊戲沒有特定的形式,有無限多種的玩法。

  我展示前一天和小福寶在院子裡蒐集的花朵、樹葉、樹枝⋯累積而成的精美寶盒,孩子們紛紛湊上前來看,發出「哇~」的讚嘆聲,沒想到把平日隨處可見的花草稍作分類,看起來會這麼繽紛!接著邀請每個家庭在周圍的樹林間、草地上、土堆裡⋯順著孩子的注意力尋找感興趣的素材,帶回來與大家共享。

  親子尋寶的過程,孩子們紛紛提出各種疑問:「媽媽,這是什麼?」「這片樹葉為什麼長在樹幹上?」「這些石頭為什麼在這裡?」也有一些有趣的發現:「樹葉有好多顏色哦!這個有點點耶!」「(指著石頭)大~中~小~」「(興奮地舉起比自己高的樹枝)這個好長哦!」光是隨性探索,在孩子眼中就有好多令人驚奇的事物。

  滿載而歸的孩子們將蒐集到的寶物依照種類和型態分類到各個小碗中——有綠、紅、橘、黃、褐的葉子、刺刺的堅果、像燈籠的果實、圓滾滾的石頭、溫潤的樹枝⋯ 彷彿就像自然素材Buffet,孩子們的眼睛都亮了起來,媽媽們的目光也被喜歡的素材吸引住,好奇詢問其他同伴在哪裡找到的?原來大人和孩子一樣懷有童心哪。

  原訂計畫是發下白紙鼓勵親子一同創作,但其實孩子們根本不須引導,一看到自然素材Buffet就主動開展創造的旅程了⋯像是:將石頭堆疊成高塔或排成一列火車、以樹枝蓋房子、把樹葉當作小樹立在紙上、藤蔓做成花圈、在好多顆石頭上畫好多張笑臉、用果實和樹葉做沙拉⋯孩子的靈感源源不絕,神奇的是,小孩似乎天生就有美感,即便創作時亂無章法,色調和比例還是能自然地達成協調的畫面。

  在親子專注投入創作時,一對散步經過的祖孫對活動很感興趣,被我們熱情邀請一起加入遊戲⋯結果一閒聊才知道阿公是知名台語詩人謝安通老師!謝老師的作品〈猴猻仔食西瓜〉、〈狗蟻搬山〉等童謠,曾經由美國作曲家Nathan Kolosk譜成二部合唱曲,在2010年登上國際舞台於數場演唱會演唱,孩子們的音樂課本裡都有收錄謝安通老師所作的歌謠。有國寶級大師參與我們的遊戲,實在太榮幸了!

  謝安通老師看著愉快嬉戲的孩子們,有感而發地表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我的創作靈感很多也都是大自然給我的。」並現場即興創作多首台語童謠,樸質富有童趣的詞曲,令我們驚嘆謝老師的才華,彷彿也在展望著眼前孩子們的無限可能。

  孩子和自然一樣本是圓滿具足的,鬆散材料遊戲讓我們慢下來,仔細體察一草一木各有特色的美,以及順應直覺組合成新的平衡。謝安通老師的路過更是美妙的驚喜,提醒我們喚起在尋常事物中的細膩感知,跟隨孩子找回純真的赤子之心。

  陽光、草地、孩子、遊戲、創作⋯種種構成了與社區親子家庭的幸福早晨,從簡單的遊戲中品味生活,是我也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