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5/6(六)早上,我們在台南市柳營區太康國小附設幼兒園,和幼兒園的爸爸、媽媽及小朋友談「正向家庭關係培養孩子幸福力」,討論親子互動對孩子的影響。
以前講授家庭關係,分享對象大多數是父母,這次因為許多幼兒一起參與,演講內容稍微精簡一些,更多的是父母現場對孩子的觀察和分析。
在活動一開始,我們請孩子們輪流以「我有一個OO的家。」的句型來形容自己的家庭,了解孩子對家庭的直覺反應,大部份的孩子都是以幸福、開心來描述,少數不知道如何以言語形容,害羞地請爸媽代為分享。
不知道怎麼說沒有關係,我們提醒家長可以協助孩子從日常生活和親子共讀充實字彙後,再進入創作活動——用黏土做出家裡的每一個人,從非語言的角度來看看孩子心裡對家庭關係的想法。
在孩子創作的過程中,我們請家長從旁觀察:孩子做了哪些家人?創作順序、畫面比例為何?哪些家人的細節刻劃較多、哪些較少?家人之間的距離?家人的表情和活動⋯等等。
大部份孩子都有用黏土把全家人做出來,通常最先做、也最精緻的是自己和媽媽,也有少數是阿公、阿嬤,反映孩子平常常互動和在乎的家人。比較特別的是,有些年紀較小的小小孩,只有用黏土做媽媽,卻不知道怎麼做自己,可能是自我概念還不成熟,我們請家長多協助孩子觀察自己的外型、個性、喜好⋯來更認識自己。
即使是小小孩的作品,也可能反映出孩子對家庭關係的看法,有個弟弟在畫面中只做爸爸、媽媽和自己,結果敏感的哥哥當場哭了,覺得弟弟沒有想到他⋯媽媽藉機提醒哥哥要多照顧弟弟,不要常常欺負他,弟弟才會把他放心裡⋯
純真孩子的創作常能夠投射出孩子的內心世界,第一次用黏土創作來協助父母了解孩子心中的家庭關係,感覺很有意義也很好玩,希望可以幫助爸爸、媽媽未來在陪伴孩子時更能夠適時覺察和調整為正向的親子互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