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早上受邀參與「臺南市家庭教育中心」主辦的親職講座,在承辦方「將軍區圖書館」和0-8歲小孩的家長分享「正向情緒行為教養,培養高EQ小孩」,談如何協助孩子可以覺察、理解和正向地表達情緒。
我們從情緒發展里程碑談起,提及孩子若受到嚴厲的教養,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和「杏仁核」會較小,若是正向地支持孩子,孩子的「海馬迴」體積則會更大。換句話說,對孩子即便不打罵,只是嚴厲地要求,孩子青春期憂鬱症和躁鬱症機率會增加,但若是有建設性地正向回應,對孩子的學習、記憶、情感發展都很有幫助。
在請家長舉例對孩子印象深刻的情緒行為時,很多爸爸、媽媽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叫小孩洗澡時,孩子會非常抗拒」、「不讓孩子吃奶嘴,孩子會爆哭」、「孩子玩遊戲一定要贏,輸了會崩潰」⋯
雖然表面上的行為結果都很類似,但我們以「正向行為支持方案」分析近因和遠因,根據孩子的年齡、經驗、氣質、家庭⋯等因素,處理方式都會有點不一樣,再輔以「社會性故事(Social Story)」協助孩子從大人的觀點來分析引發情緒的事件,有哪些可能的選擇和後果,孩子內在的小小哲學家自然會找到最適切的行動方案。
2個小時的講座結束後,有許多憂心忡忡的爸爸、媽媽大排長龍想詢問孩子的個別狀況,光是簡短地一一回應就超過30分鐘,才知道現在的父母遇到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時,上網搜尋解方猶如大海撈針,而稀少的早療資源則要排很久才能排到,承擔著對孩子發展的擔憂和深怕錯過早療黃金期的焦慮,身心都很煎熬。
每次在親職講座中,看到認真了解親子教養的爸爸、媽媽,都覺得很感動!這一輩的父母對下一代是如此用心,願意去蕪存菁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並百忙中抽空多方學習,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養模式,從不知不覺、後知後覺到有意識地正向教養,越來越進步的家庭教育,讓人對孩子們的未來充滿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