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ursuing.ideal.life/photos/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292356824290854/?type=1&relevant_count=1
本文榮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國際參與徵文比賽」國際會議組第三名!
https://iyouth.youthhub.tw/event/2014/worksContent_2.php?id=28&secureChk=993700f1610f98e6510cdd21ea71d37f
2014年4月13日受邀至美國南加州大學參與職能治療國際論壇,口頭報告臺灣臨床現況,並與各國的職能治療師交流。
根據世界職能治療師聯盟的定義:職能治療透過日常活動促進人們的健康與安適,美國職能治療師協會更進一步指出職能治療的目標是助人活出最圓滿的生命。雖然核心理念一致,但由於各國文化與制度差異,也產生了多元的職能治療樣貌。
在主辦單位美國,有越來越多民眾負擔不起昂貴的醫療保險導致破產、死亡,每年沉重的醫療支出就佔了16%的GDP,促使美國政府迫切尋求以合理費用妥善照顧國民健康的解決方案。當口頭報告臺灣全民健保費用配置僅佔6.25% GDP,且幾乎每一位國民僅須負擔低廉的費用就可及時接受醫療,讓在場與會的美國治療師嘖嘖稱奇,而在多國醫療院所仍須透過院際間借調病歷來了解個案就醫紀錄時,臺灣健保卡已全面將所有就醫紀錄整合在晶片裡,更是讓在座驚艷:「It’s a miracle!」
然而,臺灣醫療費用支付低,讓原本專注提升個案「生活品質」的職能治療師,必須在高度重視服務量的環境下維生,過度壓縮的時間與資源使得治療師在臨床難以實踐專業本質。相對處於商業化醫療環境的美國職能治療師可個別化訓練個案日常活動(如:洗澡、進食、烹飪)以及深入討論生活型態時;臺灣職能治療師則需要同時治療大量個案,僅能在安全考量下訓練基礎能力(如:拿杯子、推拉箱、丟沙包),與個案溝通的機會也寥寥可數,嚴重衝擊到治療成效。觀摩不同制度對臨床生態的影響後,發覺臺灣全民健保風險分擔與互助精神確實值得肯定,但我們仍須研究如何設計出更完善的健保配套措施,以取得合理費用及治療品質的平衡。
其他國家的職能治療師則分享異國情境造就的臨床特色,如:許多阿拉伯人民居住在沙漠中,因此須行駛四輪傳動的電動輪椅以避免陷入沙坑,又,由於伊斯蘭教教規,女性治療師須全身包覆罩袍,在臨床上須極力避免與男性個案身體接觸;印度的貧窮問題非常普遍,治療師為了協助個案可以負擔得起輔具,多是採用易取得的天然材質製作,如:竹子、樹枝,另外,廁所都是蹲式而非坐式,下肢殘疾人士如廁時多是需要高度扶持;羅馬尼亞的強制生育政策,在齊奧賽斯庫獨裁政權垮臺後,留下了大量被遺棄的孤兒,治療師需要在治療設備不足與極端物質匱乏的狀況下,以眾多替代方案介入孤兒因為長期忽略導致的嚴重身心問題,如:志工餵食時叫喚孩童的名字、固定的擁抱時間、營造一小塊能照到太陽的空地,積極找尋各種可能提供孤兒成長必須的環境刺激;獅子山內戰造成席拉里昂有成千上萬名百姓被截肢,職能治療師透過再設計的足球活動,讓不同身體部位傷殘的青年都可以參與比賽,協助他們藉由對足球的熱愛重燃對生命的希望。
即便各國的臨床工作形式大相逕庭,談起為何以職能治療為志業時,大家總是不約而同地表示是出自「對生命價值的熱愛」。國際會議凝聚了世界各地為共同理想全力以赴的伙伴,也更清楚家鄉在國際上的定位,期待我們越來越開闊的視野會在不久的將來推動臺灣站上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