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4/29(四)早上在成大職能治療學系,為大三學生講述「SAMHSA Wellness Model及動機式晤談理論與實務」,是包含:理論、實作及個別治療實習的4小時工作坊。
一早走進教室時,驚訝地見到同學們異常憔悴的畫面,是能量耗竭仍硬撐著身子的感覺⋯試著了解大家的近況,才知道同學們認為這學期考試和報告的負荷大過身心能承受的程度,連睡眠品質都很難兼顧,現在的他們只想著基本的「生存」而已⋯
在SAMHSA Wellness Model的自我評估中,「學習」是同學們普遍最低分的,許多同學反映短時間要吸收的專業知能過多,反而有點消化不良,失去了學習的動力,甚至有點憂鬱⋯
我們在探討跨理論模式的「Stages of Change」時,邀請每個人分享一件想改變他人的事,作為後續討論的素材。許多同學不約而同都提到想改變「老師出的作業量」,以及認為老師可能在毫無改變動機的「沉思前期」,與會確認學生的理解狀況、但沒有改變意願的「沉思期」。
根據不同階段建議的介入模式,有同學提出了「我們可以同理老師要符合WFOT和學系課程安排的辛勞,關心老師的生活狀況來建立關係」、「我們可以和老師討論目前的作業量對學習成效的正反面影響」⋯即便課業繁重是很大的生活難題,同學可以放下個人好惡,中性地運用動機式晤談的技巧,實在是太有悟性了!
於團體練習以動機式晤談輪流探討個人議題,和更深入的個別治療實習時,一張張倦容逐漸浮現出笑意,很自然地運用上課時學到的晤談技巧,由衷地正向支持身旁的伙伴,真誠反映對伙伴的同理和自我覺察。同學們對生命的熱忱展露無遺,和課程起初的了無生氣簡直判若兩人!
這四堂課,我們執行了上一週和同學們一同發想的行動計畫,全班一起訂飲料、照顧孩子(小福寶)、寫小卡片、互相感謝⋯來幫助彼此在疲乏倦怠的狀態中分泌快樂因子(多巴胺、催產素、血清素、腦內啡),有些同學回饋經過職能活動的調劑,雖然心情仍然焦慮,但似乎有緩解一些。
這讓我想起在USC碩士畢業前,同學修課、實習、畢業考、執照考、找工作⋯也都是身心承受高度壓力的狀況,但同學們運用職能治療所學來幫助彼此,大家每天自發性地做一件事情讓團體更美好,像是:分享自種的新鮮薄荷葉、寫打氣的小標語、發巧克力、Free Hug⋯支持自己和身邊的人在轉銜過程中順利調適。
回想起過去的調適經驗,令我期待著:或許經過這學期的Lifestyle Redesign®相關理論與實務課程,也有機會促成同學們的相互支持!
看到這些聰穎、可愛的學生努力學以致用,用心協助和同理伙伴,個個都有成為優秀治療師的潛質,目前卻因學業壓力而暫時失去學習動力,感到非常心疼⋯這學期很幸運因為課程安排,每週都可以以4小時課程參與同學們的人生,在分享生活型態介入方案的過程中進行團體治療,觀察到同學們真實的生活面貌也給了我組織經營上諸多啟發。
祝福我們都能積極地專注能做出改變的事物,逐步擴大影響圈,讓生活越來越接近自己喜歡的模樣。
—
【成大職能治療與Lifestyle Redesign®相關的理論與實務課程】
4/22(四)
從美國南加州大學 Lifestyle Redesign®及Well-Elderly Study談生活型態介入方案之理論與實務
*個別治療及團體治療分組
4/29(四)
SAMHSA安適模式及動機式晤談理論與實務
*個別治療實習:初評與訂定治療目標
5/6(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於團體治療之應用——時間管理
*個別治療實習:治療1 / 團體治療內容規劃
5/13(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於團體治療之應用——壓力管理
*個別治療實習:治療2 / 團體治療內容規劃
6/3(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於團體治療之應用——體重管理
*個別治療實習:治療3 / 團體治療學習單產出
6/10(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團體治療實習一
*個別治療實習:治療4 / 團體治療實作與互評
6/17(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團體治療實習二
*個別治療實習:結案 / 團體治療實作與互評
6/24(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於團體治療之應用——生涯教練
*個別治療報告
2021年4月28日 星期三
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
[光合] 從美國南加州大學 Lifestyle Redesign®及Well-Elderly Study談生活型態介入方案之理論與實務@成大職能治療學系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4/22(四)早上很開心能在成大職能治療學系的「治療活動應用實作(Therapeutic Use of Activities and Practice)」課程中,和大三學生分享美國南加州大學(USC)的Lifestyle Redesign®理論與實務的第一堂課。
和過往進行單日職能治療師繼續教育和單次講座不同,這學期課程規劃為8次共32小時,等同將近半學期(2個月)的時間可以協助學生覺察和體驗生活型態的改變,是我多年來一直很想完整傳遞生活型態介入方案的授課方式!雖然有點挑戰,但我的內心好澎湃啊!很感謝林玲伊 Lingyi Lin 系主任的用心籌畫和邀請,非常期待這學期的教學相長!
考量到學生充實知能及於繁重學業下生存的需求,我們這學期的課程安排從介紹Lifestyle Redesign®的研究背景與理論開始談到台美多元發展實務,透過活動體驗SAMHSA Wellness Model和動機式晤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的心法,以及實際讓學生參與時間管理、壓力管理、體重管理、生涯教練(Life Coaching)的團體治療以感受自發性的生活型態改變,同時也會在每堂課中引導學生互相進行個別治療,與學期末由小組帶領全班進行團體治療。
簡而言之,是一個透過學理、治療和被治療的經驗來從多元角度學習Lifestyle Redesign®的過程。這樣的教學安排讓熱愛研究和實踐理想生活型態的我感到相當過癮,很希望同學也能有所收穫!
在4/22(四)的第一堂課「Introduction to Lifestyle Redesign® and Well-Elderly Study in USC」,我們於開場時請同學以三個形容詞描述自己的生活現況,以及想改變生活的哪一個部分來促進生活品質。
同學對生活的形容大多是充實、忙碌、疲勞,因為有大量的作業,所以很希望能多一點時間來休息和休閒⋯一看大三課表,還真的滿滿的重量級課程⋯讓我突然對這群在龐大課業壓力下仍願意選修這門課的學生感到肅然起敬,很希望接下來幾週的治療團體對他們有實質幫助,在身心舒適的狀態下學習。
艱澀扎實的學理一定得談,但我們輔以照片和影片來探討Well-Elderly Study 1和2的研究背景及Lifestyle Redesign® 在USC OT Faculty Practice的多元介入模式,讓學生能夠體會在當年洛杉磯的時空背景,這一系列理論基礎是如何發展的。讓我很驚艷的是,學生可以流暢地理解全英文的影片,並能回饋頗具深度的省思,英文程度和洞察力真的很好啊!
再來,我們從台灣本土化的模組,如:長者健康促進、教養工作坊、青年職涯諮詢、留學生活輔導、企業工作生活平衡方案、更生人生活調適⋯等,談談美國和台灣的政府、環境、制度、人文、價值觀等差異,是如何影響生活型態介入方案在台灣的實踐,USC原有的Lifestyle Redesign® 在台灣經過本土化調整後的介入樣貌。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要怎麼適當運用Lifestyle Redesign®的精神來設計適合台灣目標族群的治療模式。
抽象的學理終於探討完畢,我們來實際體驗一下Lifestyle Redesign®的團體治療是什麼樣的吧!我們以醫學實證簡單說明與快樂相關的分泌物和職能活動的關係,像是負責獎勵的「多巴胺」、愛的賀爾蒙「催產素」、穩定心情的「血清素」、減輕疼痛的「腦內啡」要如何透過日常活動來分泌。
在個人探索中,邀請同學分析自己的生命史中有哪些喜歡的活動,小組討論並歸納這些活動可促進那些快樂因子的分泌,並建立起自己的個別化活動菜單,學習如何以活動來調控自己的身心狀態。
了解如何以生活調控分泌的同學產出了下週可行的行動計畫——進入教室時領取小紙條,在上面寫上肯定和鼓勵同學的話,送給對方;個別治療時可在草地上鋪野餐墊曬太陽,叫喜歡的外送飲料來喝;下課時互相按摩、談心⋯聰穎的舉一反三讓我很驚嘆學生高度的創造力和應用知能的能力,他們未來肯定會是相當優秀的專業治療師呀!
課後,我懷抱著才傳承人生重要知能給後輩的欣喜,與黎明中學家長會 張尹瑛 會長在台南市區巷弄穿梭探險,於老宅咖啡屋的文青氛圍與美食品味中討論教育現況與組織經營。會談中,會長提醒我放慢腳步,才能保持對內外在雙向的覺察,更深入地從生活中體驗與學習。
在美好愉悅的情境中討論正事及會長金玉良言的啟發令我發覺,上天安排我從快速步調的台北,來到慢活優雅的台南生活,正是成就了急性子的我對Lifestyle Redesign®有更深的領悟,好好鍛鍊活在當下、保持雙向覺知的功課⋯
能和聰慧的學生一起探討熱愛的事物,真是太幸福不過了!期待這學期生活型態介入方案的課程,可以實質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也能促成學生進入職場後跨領域合作的關鍵能力!
—
【成大職能治療與Lifestyle Redesign®相關的理論與實務課程】
4/22(四) 從美國南加州大學 Lifestyle Redesign®及Well-Elderly Study談生活型態介入方案之理論與實務
*個別治療及團體治療分組
4/29(四) SAMHSA安適模式及動機式晤談理論與實務
*個別治療實習:初評與訂定治療目標
5/6(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於團體治療之應用——時間管理
*個別治療實習:治療1 / 團體治療內容規劃
5/13(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於團體治療之應用——壓力管理
*個別治療實習:治療2 / 團體治療內容規劃
6/3(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於團體治療之應用——體重管理
*個別治療實習:治療3 / 團體治療學習單產出
6/10(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團體治療實習一
*個別治療實習:治療4 / 團體治療實作與互評
6/17(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團體治療實習二
*個別治療實習:結案 / 團體治療實作與互評
6/24(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於團體治療之應用——生涯教練
*個別治療報告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4/22(四)早上很開心能在成大職能治療學系的「治療活動應用實作(Therapeutic Use of Activities and Practice)」課程中,和大三學生分享美國南加州大學(USC)的Lifestyle Redesign®理論與實務的第一堂課。
和過往進行單日職能治療師繼續教育和單次講座不同,這學期課程規劃為8次共32小時,等同將近半學期(2個月)的時間可以協助學生覺察和體驗生活型態的改變,是我多年來一直很想完整傳遞生活型態介入方案的授課方式!雖然有點挑戰,但我的內心好澎湃啊!很感謝林玲伊 Lingyi Lin 系主任的用心籌畫和邀請,非常期待這學期的教學相長!
考量到學生充實知能及於繁重學業下生存的需求,我們這學期的課程安排從介紹Lifestyle Redesign®的研究背景與理論開始談到台美多元發展實務,透過活動體驗SAMHSA Wellness Model和動機式晤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的心法,以及實際讓學生參與時間管理、壓力管理、體重管理、生涯教練(Life Coaching)的團體治療以感受自發性的生活型態改變,同時也會在每堂課中引導學生互相進行個別治療,與學期末由小組帶領全班進行團體治療。
簡而言之,是一個透過學理、治療和被治療的經驗來從多元角度學習Lifestyle Redesign®的過程。這樣的教學安排讓熱愛研究和實踐理想生活型態的我感到相當過癮,很希望同學也能有所收穫!
在4/22(四)的第一堂課「Introduction to Lifestyle Redesign® and Well-Elderly Study in USC」,我們於開場時請同學以三個形容詞描述自己的生活現況,以及想改變生活的哪一個部分來促進生活品質。
同學對生活的形容大多是充實、忙碌、疲勞,因為有大量的作業,所以很希望能多一點時間來休息和休閒⋯一看大三課表,還真的滿滿的重量級課程⋯讓我突然對這群在龐大課業壓力下仍願意選修這門課的學生感到肅然起敬,很希望接下來幾週的治療團體對他們有實質幫助,在身心舒適的狀態下學習。
艱澀扎實的學理一定得談,但我們輔以照片和影片來探討Well-Elderly Study 1和2的研究背景及Lifestyle Redesign® 在USC OT Faculty Practice的多元介入模式,讓學生能夠體會在當年洛杉磯的時空背景,這一系列理論基礎是如何發展的。讓我很驚艷的是,學生可以流暢地理解全英文的影片,並能回饋頗具深度的省思,英文程度和洞察力真的很好啊!
再來,我們從台灣本土化的模組,如:長者健康促進、教養工作坊、青年職涯諮詢、留學生活輔導、企業工作生活平衡方案、更生人生活調適⋯等,談談美國和台灣的政府、環境、制度、人文、價值觀等差異,是如何影響生活型態介入方案在台灣的實踐,USC原有的Lifestyle Redesign® 在台灣經過本土化調整後的介入樣貌。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要怎麼適當運用Lifestyle Redesign®的精神來設計適合台灣目標族群的治療模式。
抽象的學理終於探討完畢,我們來實際體驗一下Lifestyle Redesign®的團體治療是什麼樣的吧!我們以醫學實證簡單說明與快樂相關的分泌物和職能活動的關係,像是負責獎勵的「多巴胺」、愛的賀爾蒙「催產素」、穩定心情的「血清素」、減輕疼痛的「腦內啡」要如何透過日常活動來分泌。
在個人探索中,邀請同學分析自己的生命史中有哪些喜歡的活動,小組討論並歸納這些活動可促進那些快樂因子的分泌,並建立起自己的個別化活動菜單,學習如何以活動來調控自己的身心狀態。
了解如何以生活調控分泌的同學產出了下週可行的行動計畫——進入教室時領取小紙條,在上面寫上肯定和鼓勵同學的話,送給對方;個別治療時可在草地上鋪野餐墊曬太陽,叫喜歡的外送飲料來喝;下課時互相按摩、談心⋯聰穎的舉一反三讓我很驚嘆學生高度的創造力和應用知能的能力,他們未來肯定會是相當優秀的專業治療師呀!
課後,我懷抱著才傳承人生重要知能給後輩的欣喜,與黎明中學家長會 張尹瑛 會長在台南市區巷弄穿梭探險,於老宅咖啡屋的文青氛圍與美食品味中討論教育現況與組織經營。會談中,會長提醒我放慢腳步,才能保持對內外在雙向的覺察,更深入地從生活中體驗與學習。
在美好愉悅的情境中討論正事及會長金玉良言的啟發令我發覺,上天安排我從快速步調的台北,來到慢活優雅的台南生活,正是成就了急性子的我對Lifestyle Redesign®有更深的領悟,好好鍛鍊活在當下、保持雙向覺知的功課⋯
能和聰慧的學生一起探討熱愛的事物,真是太幸福不過了!期待這學期生活型態介入方案的課程,可以實質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也能促成學生進入職場後跨領域合作的關鍵能力!
—
【成大職能治療與Lifestyle Redesign®相關的理論與實務課程】
4/22(四) 從美國南加州大學 Lifestyle Redesign®及Well-Elderly Study談生活型態介入方案之理論與實務
*個別治療及團體治療分組
4/29(四) SAMHSA安適模式及動機式晤談理論與實務
*個別治療實習:初評與訂定治療目標
5/6(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於團體治療之應用——時間管理
*個別治療實習:治療1 / 團體治療內容規劃
5/13(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於團體治療之應用——壓力管理
*個別治療實習:治療2 / 團體治療內容規劃
6/3(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於團體治療之應用——體重管理
*個別治療實習:治療3 / 團體治療學習單產出
6/10(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團體治療實習一
*個別治療實習:治療4 / 團體治療實作與互評
6/17(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團體治療實習二
*個別治療實習:結案 / 團體治療實作與互評
6/24(四) 生活型態介入方案於團體治療之應用——生涯教練
*個別治療報告
2021年4月21日 星期三
[光合] 如何以感覺統合提供孩子的大腦發育所需養分?@西港圖書館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4/21(三)早上和西港圖書館及北門社大合作「如何以感覺統合提供孩子的大腦發育所需養分?」講座,談談孩子常見的感覺需求、感覺統合對孩子生活各項表現的影響以及親子實際練習居家感覺統合活動。
我們透過實際案例來解說感覺統合的概念以及孩子高度的可塑性,協助家長知道日常活動對孩子的感覺處理系統可以是明顯可見的影響,並邀請媽媽與0-4歲的孩子演練居家感統活動,像是:擁抱、按摩、包棉被、仰臥起坐、坐姿拔河、小牛耕田、走直線、大球遊戲、旋轉椅丟球⋯透過活動中孩子的反應,請媽媽仔細評估孩子的感覺閾值高低(鈍感/敏感)。
經過練習後,有些媽媽覺得好像更能同理眼前這個可愛小生命的平日感受,也有媽媽表示原來不用花大錢買感統教具,沐浴球、毛巾、球池球、韻律球、旋轉椅⋯等日常用品就是很好的媒材,大自然更是最好的感統教室!
這場辦在西港圖書館的親職講座,許多媽媽都是第一次來,除了鄰近熟悉的麻豆、佳里媽媽朋友,竟然還有遠從新營、東區、歸仁來參與的媽媽們!大家一大早與孩子一同遠道而來學習,認真教養的態度讓人好感動!
很高興逐年累積下來的臨床經驗和教養心得,漸漸轉化成可以協助親子家庭的實用策略。我很榮幸和用愛澆灌幼苗的家長一起學習,願孩子在我們的用心陪伴下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4/21(三)早上和西港圖書館及北門社大合作「如何以感覺統合提供孩子的大腦發育所需養分?」講座,談談孩子常見的感覺需求、感覺統合對孩子生活各項表現的影響以及親子實際練習居家感覺統合活動。
我們透過實際案例來解說感覺統合的概念以及孩子高度的可塑性,協助家長知道日常活動對孩子的感覺處理系統可以是明顯可見的影響,並邀請媽媽與0-4歲的孩子演練居家感統活動,像是:擁抱、按摩、包棉被、仰臥起坐、坐姿拔河、小牛耕田、走直線、大球遊戲、旋轉椅丟球⋯透過活動中孩子的反應,請媽媽仔細評估孩子的感覺閾值高低(鈍感/敏感)。
經過練習後,有些媽媽覺得好像更能同理眼前這個可愛小生命的平日感受,也有媽媽表示原來不用花大錢買感統教具,沐浴球、毛巾、球池球、韻律球、旋轉椅⋯等日常用品就是很好的媒材,大自然更是最好的感統教室!
這場辦在西港圖書館的親職講座,許多媽媽都是第一次來,除了鄰近熟悉的麻豆、佳里媽媽朋友,竟然還有遠從新營、東區、歸仁來參與的媽媽們!大家一大早與孩子一同遠道而來學習,認真教養的態度讓人好感動!
很高興逐年累積下來的臨床經驗和教養心得,漸漸轉化成可以協助親子家庭的實用策略。我很榮幸和用愛澆灌幼苗的家長一起學習,願孩子在我們的用心陪伴下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2021年4月13日 星期二
[光合] 從美國南加州大學 Lifestyle Redesign®探討本土化生活型態介入知能與實務@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4/13(二)到花蓮的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分享「以動機式晤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促進治療成效」及「從美國南加州大學 Lifestyle Redesign®探討本土化生活型態介入知能與實務」,對象有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和社工師,這兩堂課對我們一家三口帶來了有趣的七天六夜花東露營體驗,但對學員則是在上班日全天8小時的繼續教育,要兼顧工作和學習,還要趕著接送小孩上下課,真的是很挑戰啊!
早上在「以動機式晤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促進治療成效」的課程開場,我們請每位學員分享一件「想要改變他人的事」,很多學員分享的都是身邊的重要他人,像是:小孩可以自己起床、小孩和手足和睦相處、老公主動做家事、父母和自己的溝通、兄弟姊妹對家人的態度、阿嬤晚上安穩睡覺不要喝酒...很有趣的是,也有多位學員提到寵物,像是:貓可以安靜不要亂叫、狗可以快一點大便...讓我也好期待接下來的討論,大家會產出哪些協助重要他人的方案。
我們以影片、活動、GROW牌卡、小組討論等多元媒材,體驗動機式晤談的四大精神——「伙伴關係(Partnership)」、「接納(Acceptance)」、「慈悲(Compassion)」、「引發(Evocation)」,和四項會談原則——「表達同理心(Express Empathy)」、「指出矛盾處(Develop a Discrepancy)」、「克服抗拒(Roll With Resistance)」、「支持自我效能(Support Self-efficacy)」。學員在這個過程中對晤談心法回饋的體會是「保持中立、無我、開放的態度,支持個案以自己的力量尋求資源和策略來解決問題。」
再來藉由每位學員提到的案例,從「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的「改變階段(Stages of Change) 」探討各個階段介入的策略,包括:沉思前期、沉思期、準備期、行動期、維持期,學員最有感的內容是「在個案完全沒有改變動機的『沉思前期』,高頻率的治療會產生較低的成效。」回顧開頭時我們希望改變他人的事,有學員由衷地說:「或許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
下午的「從美國南加州大學 Lifestyle Redesign®探討本土化生活型態介入知能與實務」中,介紹USC發展的 Lifestyle Redesign®多元模式和本土化現況後,我們整合早上習得的動機式晤談和Lifestyle Redesign®的方法,包括:教學簡報(Didactic Presentation)、同儕分享(Peer Exchange)、直接體驗(Direct Experience)、個人探索(Personal Exploration),拆解我所示範的lifestyle-based壓力管理治療團體,再邀請大家以小組設計lifestyle-based治療模組讓所有學員體驗。
非常有創意和領悟能力的治療師們在極短時間設計出財務分析團體、疲勞支持團體、媽媽體重管理團體...15分鐘內就讓大家對生活有所覺察、看到理想和現實的距離、適合個案的可行策略、甚至開始行動,果然是專業職能治療師!
課程的尾聲,我們請每位學員分享今日印象最深刻的部份,許多學員不約而同提到的都是SAMHSA Wellness Model的生活滿意度評估,以0-10分來自我評估,團隊生活滿意度範圍約為6-8分,大多數關注的面向都是健康和財務,學員表示這幫助自己意識到生活有多個面向要同時經營。
中場休息時,我們和蘇俐文復健科主任及職能治療師伙伴聊了一下玉里北榮的設立背景和文化脈絡——「台灣玉里榮民醫院」在1957年由陸軍第六療養大隊及宜蘭療養所併,2013年改制為「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是全台最大規模的精神科專科教學醫院,精神醫療發展歷史相當悠久。
玉榮醫院目前約有2千多位精障者,數十年來已超過一半曾到社區工作,包括:商店、餐廳、加油站、民宿等,在社區支持下逐漸回歸正常生活,藉由融入小鎮與社區發展出獨特的共生關係。由於玉里鎮人口日漸高齡化,精障者反而補足鎮上服務業的人力缺口,讓職能治療與地方共創出全贏局面。
精神醫療是好山好水的玉里的重要產業,和治療師伙伴深入討論時,發覺玉里的醫療人員和個案大多是外縣市所移入,共同在友善社區建立心目中的烏托邦,大家一同在親近自然的支持性團體中與自己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我們或許很難完全從傷痛中痊癒,但可以學習如何經營身心靈平衡的生活,在新環境中自由開展全新的人生。
很感恩玉里北榮醫療團隊的用心安排,我很喜歡課程中大家互相溫暖支持和同理,以及時常有具感染力的歡笑和真誠地自我揭露,相信這些良善特質與專業歷練會持續協助許多服務對象找到屬於自己的痊癒力量。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4/13(二)到花蓮的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分享「以動機式晤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促進治療成效」及「從美國南加州大學 Lifestyle Redesign®探討本土化生活型態介入知能與實務」,對象有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和社工師,這兩堂課對我們一家三口帶來了有趣的七天六夜花東露營體驗,但對學員則是在上班日全天8小時的繼續教育,要兼顧工作和學習,還要趕著接送小孩上下課,真的是很挑戰啊!
早上在「以動機式晤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促進治療成效」的課程開場,我們請每位學員分享一件「想要改變他人的事」,很多學員分享的都是身邊的重要他人,像是:小孩可以自己起床、小孩和手足和睦相處、老公主動做家事、父母和自己的溝通、兄弟姊妹對家人的態度、阿嬤晚上安穩睡覺不要喝酒...很有趣的是,也有多位學員提到寵物,像是:貓可以安靜不要亂叫、狗可以快一點大便...讓我也好期待接下來的討論,大家會產出哪些協助重要他人的方案。
我們以影片、活動、GROW牌卡、小組討論等多元媒材,體驗動機式晤談的四大精神——「伙伴關係(Partnership)」、「接納(Acceptance)」、「慈悲(Compassion)」、「引發(Evocation)」,和四項會談原則——「表達同理心(Express Empathy)」、「指出矛盾處(Develop a Discrepancy)」、「克服抗拒(Roll With Resistance)」、「支持自我效能(Support Self-efficacy)」。學員在這個過程中對晤談心法回饋的體會是「保持中立、無我、開放的態度,支持個案以自己的力量尋求資源和策略來解決問題。」
再來藉由每位學員提到的案例,從「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的「改變階段(Stages of Change) 」探討各個階段介入的策略,包括:沉思前期、沉思期、準備期、行動期、維持期,學員最有感的內容是「在個案完全沒有改變動機的『沉思前期』,高頻率的治療會產生較低的成效。」回顧開頭時我們希望改變他人的事,有學員由衷地說:「或許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
下午的「從美國南加州大學 Lifestyle Redesign®探討本土化生活型態介入知能與實務」中,介紹USC發展的 Lifestyle Redesign®多元模式和本土化現況後,我們整合早上習得的動機式晤談和Lifestyle Redesign®的方法,包括:教學簡報(Didactic Presentation)、同儕分享(Peer Exchange)、直接體驗(Direct Experience)、個人探索(Personal Exploration),拆解我所示範的lifestyle-based壓力管理治療團體,再邀請大家以小組設計lifestyle-based治療模組讓所有學員體驗。
非常有創意和領悟能力的治療師們在極短時間設計出財務分析團體、疲勞支持團體、媽媽體重管理團體...15分鐘內就讓大家對生活有所覺察、看到理想和現實的距離、適合個案的可行策略、甚至開始行動,果然是專業職能治療師!
課程的尾聲,我們請每位學員分享今日印象最深刻的部份,許多學員不約而同提到的都是SAMHSA Wellness Model的生活滿意度評估,以0-10分來自我評估,團隊生活滿意度範圍約為6-8分,大多數關注的面向都是健康和財務,學員表示這幫助自己意識到生活有多個面向要同時經營。
中場休息時,我們和蘇俐文復健科主任及職能治療師伙伴聊了一下玉里北榮的設立背景和文化脈絡——「台灣玉里榮民醫院」在1957年由陸軍第六療養大隊及宜蘭療養所併,2013年改制為「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是全台最大規模的精神科專科教學醫院,精神醫療發展歷史相當悠久。
玉榮醫院目前約有2千多位精障者,數十年來已超過一半曾到社區工作,包括:商店、餐廳、加油站、民宿等,在社區支持下逐漸回歸正常生活,藉由融入小鎮與社區發展出獨特的共生關係。由於玉里鎮人口日漸高齡化,精障者反而補足鎮上服務業的人力缺口,讓職能治療與地方共創出全贏局面。
精神醫療是好山好水的玉里的重要產業,和治療師伙伴深入討論時,發覺玉里的醫療人員和個案大多是外縣市所移入,共同在友善社區建立心目中的烏托邦,大家一同在親近自然的支持性團體中與自己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我們或許很難完全從傷痛中痊癒,但可以學習如何經營身心靈平衡的生活,在新環境中自由開展全新的人生。
很感恩玉里北榮醫療團隊的用心安排,我很喜歡課程中大家互相溫暖支持和同理,以及時常有具感染力的歡笑和真誠地自我揭露,相信這些良善特質與專業歷練會持續協助許多服務對象找到屬於自己的痊癒力量。
2021年4月10日 星期六
[光合] 成為孩子的伯樂——從課外活動培養孩子未來關鍵能力@柳營區太康國小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感謝柳營區太康國小劉桂綿主任用心安排,4/10(六)早上有幸和家長分享「成為孩子的伯樂——從課外活動培養孩子未來關鍵能力」,討論家長如何在孩子的課外活動中融入符合全球趨勢的素養教育。
在講座開始時,我們邀請每位家長分享一個近期常帶孩子參與的課外活動,有:旅遊、露營、爬山、去公園玩、農田採收、足球、籃球、游泳、腳踏車...等,大部分都是戶外運動,也有幾位是靜態活動,如:美術、看書、積木...,接著帶到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2020年發布的教學情景,包括:學校學習持續擴大(Schooling Extended)、教育外包(Education Outsourced)、學校作為學習平台(Schools as Learning Hubs)、隨時隨地學習(Learn-as-you-go),孩子們的學習將不只在學校,而是無時無刻都在生活中發生,因此家長為孩子安排的課外活動及日常生活都會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
為了協助家長更了解如何在活動中培育孩子的「核心素養」,我們引用天下雜誌2020年教育特刊歸納的未來人才5大特質——創思力、跨域力、科技力、自學力、幸福力,一一就近年國際趨勢做探討。
在「創思力」方面,根據麥肯錫研究,使用創造力與批判性思考的高認知工作,在2030年前會愈來愈多,聚焦創造力的會增加40%,批判性思考的則增加17%。而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 (PISA)的測驗,內容除涵蓋閱讀、數學、科學,更在變動科目增加「創意思考」。
「跨域力」則可參考麻省理工學院(MIT)2019年新增「人工智慧與決策學系(AI+D)」,教師並非都是AI專業,也包括有政治、社會科學等領域,目的是讓不同領域能互相激盪。台灣高度被討論的「非型人才」和各大學廣設的「不分系」,鼓勵人才全面發展不同面向的知識、技能、興趣及領域,並與核心專業互補。
「科技力」可從2020年LinkedIn企業最想要的第一、第二的硬技能——「區塊鏈」與「雲端運算」見得,其他榜上有名的像是:分析推理人工智慧、使用者經驗設計、聯盟行銷、計算科學、影像製作...,都和科技有關,表示現在的孩子即便不當工程師,也需要有程式思維。
而「自學力」,在WEF 2022 未來工作調查中,「主動學習」高居第2名,僅次於「分析思維與創新」。新加坡「個別化、適性化」自主學習計畫,讓學生依照自己的程度、能力、興趣來安排學習內容,並找出跟自己有關的生活題目,用所學解決問題。台灣的108課綱則是將「自主學習」納入高中課綱,以每週2至3小時的「彈性學習時間」,培養終身學習者。
「幸福力」在2021年上路的芬蘭高中新課綱,相當被重視,OECD在2030學習羅盤也以幸福為最終目標。台灣108課綱核心精神「自發、互動、共好」,強調找到自我、與社會共好,並提升人類生活福祉。我們在此讓家長以SAMHSA Wellness Model自我評估「生活滿意度」,也想想如何協助孩子具有讓自己幸福,也有讓他人幸福的能力。
了解國際教育潮流後,我們以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打破以IQ分數判定資優生的觀念,並讓家長透過問卷評估孩子的優勢智能,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機會可以發揮孩子的優勢智能?
有媽媽很驚訝地發現自己並沒有安排符合孩子優勢智能的活動,決定在假日時盡可能提供給孩子參與相關活動的機會。也有爸爸表示孩子的人際智能是優勢,可以引導孩子發揮同理心,關注各國議題,如:貧窮、營養、教育、醫療...等,甚至投入國際志工,是非常棒的想法!
最後,我們請家長通盤考量「未來人才5大特質」和孩子的優勢智能,試著規劃孩子的個別化自主學習計畫。以「露營」為例,孩子事前可以透過網路資訊(FB搜尋、部落客紀錄、Google評價...)安排行程,考量行程中的需求來整理行李,想辦法運用不同工具把設備運送到營地,看說明書或影片搭帳棚,並適時與他人合作及尋求協助,因應不同的天候狀況與環境變化...等。這也恰巧呼應到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零點計畫(Project Zero)的研究,「戶外玩耍有助孩子因應人生中的不確定。」
今天的講座對我而言是一項新鮮又有趣的挑戰,我們運用Lifestyle Redesign的架構,整合國際教育趨勢及多元智能,協助家長省思孩子的課外活動安排,讓孩子與家庭相處的每一刻都變成有意義的課後學習,我自己也從討論中獲益良多。期待我們的覺察與成長,都會是培育未來人才的重要基礎。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感謝柳營區太康國小劉桂綿主任用心安排,4/10(六)早上有幸和家長分享「成為孩子的伯樂——從課外活動培養孩子未來關鍵能力」,討論家長如何在孩子的課外活動中融入符合全球趨勢的素養教育。
在講座開始時,我們邀請每位家長分享一個近期常帶孩子參與的課外活動,有:旅遊、露營、爬山、去公園玩、農田採收、足球、籃球、游泳、腳踏車...等,大部分都是戶外運動,也有幾位是靜態活動,如:美術、看書、積木...,接著帶到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2020年發布的教學情景,包括:學校學習持續擴大(Schooling Extended)、教育外包(Education Outsourced)、學校作為學習平台(Schools as Learning Hubs)、隨時隨地學習(Learn-as-you-go),孩子們的學習將不只在學校,而是無時無刻都在生活中發生,因此家長為孩子安排的課外活動及日常生活都會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
為了協助家長更了解如何在活動中培育孩子的「核心素養」,我們引用天下雜誌2020年教育特刊歸納的未來人才5大特質——創思力、跨域力、科技力、自學力、幸福力,一一就近年國際趨勢做探討。
在「創思力」方面,根據麥肯錫研究,使用創造力與批判性思考的高認知工作,在2030年前會愈來愈多,聚焦創造力的會增加40%,批判性思考的則增加17%。而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 (PISA)的測驗,內容除涵蓋閱讀、數學、科學,更在變動科目增加「創意思考」。
「跨域力」則可參考麻省理工學院(MIT)2019年新增「人工智慧與決策學系(AI+D)」,教師並非都是AI專業,也包括有政治、社會科學等領域,目的是讓不同領域能互相激盪。台灣高度被討論的「非型人才」和各大學廣設的「不分系」,鼓勵人才全面發展不同面向的知識、技能、興趣及領域,並與核心專業互補。
「科技力」可從2020年LinkedIn企業最想要的第一、第二的硬技能——「區塊鏈」與「雲端運算」見得,其他榜上有名的像是:分析推理人工智慧、使用者經驗設計、聯盟行銷、計算科學、影像製作...,都和科技有關,表示現在的孩子即便不當工程師,也需要有程式思維。
而「自學力」,在WEF 2022 未來工作調查中,「主動學習」高居第2名,僅次於「分析思維與創新」。新加坡「個別化、適性化」自主學習計畫,讓學生依照自己的程度、能力、興趣來安排學習內容,並找出跟自己有關的生活題目,用所學解決問題。台灣的108課綱則是將「自主學習」納入高中課綱,以每週2至3小時的「彈性學習時間」,培養終身學習者。
「幸福力」在2021年上路的芬蘭高中新課綱,相當被重視,OECD在2030學習羅盤也以幸福為最終目標。台灣108課綱核心精神「自發、互動、共好」,強調找到自我、與社會共好,並提升人類生活福祉。我們在此讓家長以SAMHSA Wellness Model自我評估「生活滿意度」,也想想如何協助孩子具有讓自己幸福,也有讓他人幸福的能力。
了解國際教育潮流後,我們以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打破以IQ分數判定資優生的觀念,並讓家長透過問卷評估孩子的優勢智能,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機會可以發揮孩子的優勢智能?
有媽媽很驚訝地發現自己並沒有安排符合孩子優勢智能的活動,決定在假日時盡可能提供給孩子參與相關活動的機會。也有爸爸表示孩子的人際智能是優勢,可以引導孩子發揮同理心,關注各國議題,如:貧窮、營養、教育、醫療...等,甚至投入國際志工,是非常棒的想法!
最後,我們請家長通盤考量「未來人才5大特質」和孩子的優勢智能,試著規劃孩子的個別化自主學習計畫。以「露營」為例,孩子事前可以透過網路資訊(FB搜尋、部落客紀錄、Google評價...)安排行程,考量行程中的需求來整理行李,想辦法運用不同工具把設備運送到營地,看說明書或影片搭帳棚,並適時與他人合作及尋求協助,因應不同的天候狀況與環境變化...等。這也恰巧呼應到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零點計畫(Project Zero)的研究,「戶外玩耍有助孩子因應人生中的不確定。」
今天的講座對我而言是一項新鮮又有趣的挑戰,我們運用Lifestyle Redesign的架構,整合國際教育趨勢及多元智能,協助家長省思孩子的課外活動安排,讓孩子與家庭相處的每一刻都變成有意義的課後學習,我自己也從討論中獲益良多。期待我們的覺察與成長,都會是培育未來人才的重要基礎。
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
[光合] 正向情緒行為教養,培養高EQ小孩@臺南市私立寶仁幼兒園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早上在天主教臺南市私立寶仁幼兒園和家長分享「正向情緒行為教養,培養高EQ小孩」,談情緒發展里程碑、情緒行為引導SOP和協助孩子了解自我與他人觀點的社會性故事(Social Story)。
為了協助家長用不同的媒介表達情緒,入場時,我們邀請爸爸、媽媽挑一張符合本日心情的色紙,很多家長都不約而同地表示自己所挑的顏色是孩子最喜歡的顏色,父母果然隨時都心繫著孩子啊!
再來請小組派代表挑選能夠反映出當天心情的「漣漪卡」,以促進感受能夠具象化地被描述,家長們關注的有:伙伴、對孩子的愛和即將到來的假日⋯等,豐富生動的形容讓在場的人都能感染到分享者的情緒。接續,我們請家長反思:「我們現在這樣完整、成熟的情緒表達需要哪些先備經驗和能力?」
我們以《情緒寶盒》的情緒圖卡示範如何建立孩子情緒命名的詞彙,像是:高興、生氣、悲傷、害怕⋯等,並以《我的感覺》系列繪本引導孩子了解不同情境下可能的情緒和應對策略。
建構孩子情緒命名和表達的基礎能力後,我們運用爸爸、媽媽們提供的日常案例,像是:寵物死亡、吃飯想看卡通、拖拖拉拉不想穿衣服、手足搶玩具⋯套用到「情緒行為引導SOP」,練習同理、促進表達、回應、設限、提供可行的選擇⋯再以「社會性故事」引導孩子了解當下情境中每個人的觀點,沙盤推演所有已知的選擇和結果,並保留意料之外的可能性。
有位媽咪在課後回饋想法:「很多衝突是來自於我和孩子的觀點不同,我經常覺得我和孩子是平等的,我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當我們對真相都感到好奇,一起探索解答的時候,衝突就不存在了。」真的是非常有智慧的覺察!
在親子社群常聽聞台南市區的媽媽朋友大力推薦寶仁幼兒園,第一次合作親職講座,從事前籌備和活動細節處處都能感受到老師們高度的教學專業,在分享與討論時,家長對教養的用心和親職的自省則讓人敬佩。擁有成長型思維的教師和家長共同營造溫柔的支持性環境,和園所寬闊的多功能活動空間及蝴蝶生態園,讓我即便沒有實際和孩子們互動,都能想像寶仁的孩子們有多幸福⋯
高EQ的孩子來自於高EQ的爸媽,每場講座我都覺得自己僅是促進交流的導引人,家長因為對孩子的愛,真誠照見及修正自己的心行,是今天我們一起見證到最美的風景了。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早上在天主教臺南市私立寶仁幼兒園和家長分享「正向情緒行為教養,培養高EQ小孩」,談情緒發展里程碑、情緒行為引導SOP和協助孩子了解自我與他人觀點的社會性故事(Social Story)。
為了協助家長用不同的媒介表達情緒,入場時,我們邀請爸爸、媽媽挑一張符合本日心情的色紙,很多家長都不約而同地表示自己所挑的顏色是孩子最喜歡的顏色,父母果然隨時都心繫著孩子啊!
再來請小組派代表挑選能夠反映出當天心情的「漣漪卡」,以促進感受能夠具象化地被描述,家長們關注的有:伙伴、對孩子的愛和即將到來的假日⋯等,豐富生動的形容讓在場的人都能感染到分享者的情緒。接續,我們請家長反思:「我們現在這樣完整、成熟的情緒表達需要哪些先備經驗和能力?」
我們以《情緒寶盒》的情緒圖卡示範如何建立孩子情緒命名的詞彙,像是:高興、生氣、悲傷、害怕⋯等,並以《我的感覺》系列繪本引導孩子了解不同情境下可能的情緒和應對策略。
建構孩子情緒命名和表達的基礎能力後,我們運用爸爸、媽媽們提供的日常案例,像是:寵物死亡、吃飯想看卡通、拖拖拉拉不想穿衣服、手足搶玩具⋯套用到「情緒行為引導SOP」,練習同理、促進表達、回應、設限、提供可行的選擇⋯再以「社會性故事」引導孩子了解當下情境中每個人的觀點,沙盤推演所有已知的選擇和結果,並保留意料之外的可能性。
有位媽咪在課後回饋想法:「很多衝突是來自於我和孩子的觀點不同,我經常覺得我和孩子是平等的,我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當我們對真相都感到好奇,一起探索解答的時候,衝突就不存在了。」真的是非常有智慧的覺察!
在親子社群常聽聞台南市區的媽媽朋友大力推薦寶仁幼兒園,第一次合作親職講座,從事前籌備和活動細節處處都能感受到老師們高度的教學專業,在分享與討論時,家長對教養的用心和親職的自省則讓人敬佩。擁有成長型思維的教師和家長共同營造溫柔的支持性環境,和園所寬闊的多功能活動空間及蝴蝶生態園,讓我即便沒有實際和孩子們互動,都能想像寶仁的孩子們有多幸福⋯
高EQ的孩子來自於高EQ的爸媽,每場講座我都覺得自己僅是促進交流的導引人,家長因為對孩子的愛,真誠照見及修正自己的心行,是今天我們一起見證到最美的風景了。
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光合] 2021年的生日省思,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記得2014年剛回台灣,受邀分享Lifestyle Redesign的理論與實務,總覺得自己Lifestyle Redesign的自我實踐不夠深,經常講的是USC的多元化發展和本土化的案例,但,都不是自己的故事。
或許是上天聽到我的想望,也或許是生命藍圖中的必經之路,近年的人生變化充滿起伏,Lifestyle Redesign都適時在好多個關卡幫助我調適身心健康,也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困境中逐步形塑理想的生活樣貌⋯
單是成為媽媽的旅途就有許多或崎嶇或壯麗的風景,包括:小產、備孕、安胎、育兒、共學⋯每一個階段都有刻骨銘心的歷程可以娓娓道來。
志業上,從參與兩岸開創性的社區健康促進計畫、放下一切在鄉間陪伴孩子成長、到與跨專業家長成立協會為偏鄉教育全力耕耘⋯「歸零、整理、再出發」讓我看見此生真正重要的事。
最大的改變,就屬從高度競爭的都市搬至田園長居,與大地自然和諧共生,更利於潛心修行與自我療癒,在簡單生活中看淡過去執著的名利成敗,與隱居的智者請益生命、教育、心靈⋯等萬事萬物的本質。
那些曾經的心酸血淚,慢慢地轉化成養分,直接地豐富了我的生命,也漸漸了解如何滋養身邊的人。
謝謝每一位朋友的生日祝福,願2021年的我能夠繼續在學習中累積能量,也持續回饋生命中的所得給社會上有需要的朋友。
—
關於4/6生日這天是怎麼度過的⋯
一早我們一家三口在北投貴子坑露營場的山景晨曦中起床,上午到桃園的日式風格觀光工廠偽出國,中午在台中南洋蔬食餐廳享用生日大餐,下午回台南麻豆溫暖的家⋯是一路橫跨北、中、南的生日Party!
小福寶可以說是今天最認真幫我過生日的人了!一大早就被孩子溫柔地吻醒:「媽媽,今天是妳的生日!」接著幾乎是隨時都在費盡心思送我生日禮物——在親子餐廳用沙子做生日蛋糕,甜甜地對著我唱生日快樂歌,用沙子做海洋、布丁,用樂高做恐龍,還有在紙上畫心目中的媽媽,喝到好喝的飲料、吃到好吃的糖果馬上和我分享,每一次送禮都真誠地祝賀:「媽媽生日快樂,我愛妳。」
「媽媽,妳喜歡收到什麼禮物?」小福寶在送了好多好多禮物後,好奇地問我,似乎是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遺漏的。
「你就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了。」我輕輕擁他入懷。
旅遊、大餐、禮物⋯都很棒!不過,媽媽其實只要有你就夠了,4歲孩子精心規劃的儀式感讓我感到好幸福。
恬淡自適的一天,填入了孩子滿滿的小驚喜,有愛我的老公、孩子相伴,美好的生日平凡中帶點溫暖,剛剛好就是我喜歡的樣子。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記得2014年剛回台灣,受邀分享Lifestyle Redesign的理論與實務,總覺得自己Lifestyle Redesign的自我實踐不夠深,經常講的是USC的多元化發展和本土化的案例,但,都不是自己的故事。
或許是上天聽到我的想望,也或許是生命藍圖中的必經之路,近年的人生變化充滿起伏,Lifestyle Redesign都適時在好多個關卡幫助我調適身心健康,也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困境中逐步形塑理想的生活樣貌⋯
單是成為媽媽的旅途就有許多或崎嶇或壯麗的風景,包括:小產、備孕、安胎、育兒、共學⋯每一個階段都有刻骨銘心的歷程可以娓娓道來。
志業上,從參與兩岸開創性的社區健康促進計畫、放下一切在鄉間陪伴孩子成長、到與跨專業家長成立協會為偏鄉教育全力耕耘⋯「歸零、整理、再出發」讓我看見此生真正重要的事。
最大的改變,就屬從高度競爭的都市搬至田園長居,與大地自然和諧共生,更利於潛心修行與自我療癒,在簡單生活中看淡過去執著的名利成敗,與隱居的智者請益生命、教育、心靈⋯等萬事萬物的本質。
那些曾經的心酸血淚,慢慢地轉化成養分,直接地豐富了我的生命,也漸漸了解如何滋養身邊的人。
謝謝每一位朋友的生日祝福,願2021年的我能夠繼續在學習中累積能量,也持續回饋生命中的所得給社會上有需要的朋友。
—
關於4/6生日這天是怎麼度過的⋯
一早我們一家三口在北投貴子坑露營場的山景晨曦中起床,上午到桃園的日式風格觀光工廠偽出國,中午在台中南洋蔬食餐廳享用生日大餐,下午回台南麻豆溫暖的家⋯是一路橫跨北、中、南的生日Party!
小福寶可以說是今天最認真幫我過生日的人了!一大早就被孩子溫柔地吻醒:「媽媽,今天是妳的生日!」接著幾乎是隨時都在費盡心思送我生日禮物——在親子餐廳用沙子做生日蛋糕,甜甜地對著我唱生日快樂歌,用沙子做海洋、布丁,用樂高做恐龍,還有在紙上畫心目中的媽媽,喝到好喝的飲料、吃到好吃的糖果馬上和我分享,每一次送禮都真誠地祝賀:「媽媽生日快樂,我愛妳。」
「媽媽,妳喜歡收到什麼禮物?」小福寶在送了好多好多禮物後,好奇地問我,似乎是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遺漏的。
「你就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了。」我輕輕擁他入懷。
旅遊、大餐、禮物⋯都很棒!不過,媽媽其實只要有你就夠了,4歲孩子精心規劃的儀式感讓我感到好幸福。
恬淡自適的一天,填入了孩子滿滿的小驚喜,有愛我的老公、孩子相伴,美好的生日平凡中帶點溫暖,剛剛好就是我喜歡的樣子。
2021年4月3日 星期六
[光合] 兒童節活動@兒童新樂園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兒童新樂園在4/3-4辦了很多兒童節活動,我們一早就從自家走過去排隊,還沒9點開門就已經大排長龍!
一入園就直奔LEGO換悟空小俠的「72變創意小禮包」和「漫畫」、闖關贏得14包「奇多」、7-11打卡換「OPEN!15周年紀念娃娃」...有吃又有拿讓小福寶有感而發:「我們大豐收耶!」
下午暢玩各種遊樂設施,我們發現小福寶很喜歡刺激的遊具,只要是有旋轉、加速的前庭覺刺激,他都興奮地嚷嚷著還要玩!讓有點頭暈的我和老公輪流上陣陪玩。(記得小時候我也很愛這些遊具,真的是年紀大了啊...)
第一次這麼認真過兒童節,一家三口玩了一整天,回家時雖然體力透支,但也滿載而歸...願美好的假期有給小福寶留下快樂的童年記憶。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兒童新樂園在4/3-4辦了很多兒童節活動,我們一早就從自家走過去排隊,還沒9點開門就已經大排長龍!
一入園就直奔LEGO換悟空小俠的「72變創意小禮包」和「漫畫」、闖關贏得14包「奇多」、7-11打卡換「OPEN!15周年紀念娃娃」...有吃又有拿讓小福寶有感而發:「我們大豐收耶!」
下午暢玩各種遊樂設施,我們發現小福寶很喜歡刺激的遊具,只要是有旋轉、加速的前庭覺刺激,他都興奮地嚷嚷著還要玩!讓有點頭暈的我和老公輪流上陣陪玩。(記得小時候我也很愛這些遊具,真的是年紀大了啊...)
第一次這麼認真過兒童節,一家三口玩了一整天,回家時雖然體力透支,但也滿載而歸...願美好的假期有給小福寶留下快樂的童年記憶。
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光合] 三代露營@內湖碧山露營場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小福寶在南部露營時,每次都嚷著下次要跟nana、阿公一起露營,這次清明連假終於在「內湖碧山露營場」圓夢了!
小福寶認真地幫忙搭自己的帳篷還有nana的帳篷,用吸塵器把兩個帳篷吸得乾乾淨淨,仔細舖床墊和掛露營燈,從白天就好期待nana、阿公的到來。
入夜後,忙了一天的小福寶掙扎地抵抗睡意,終於等到nana、阿公下班會合了!他興奮地又叫又跳,帶著兩人參觀帳篷和營區,在nana的大帳篷裡玩。
沒想到孩子如此珍惜家人相聚的珍貴時刻,在生態資源豐富、有百萬101夜景和舒適木棧板的內湖碧山露營場三代同堂,是很棒的生活體驗,很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再來!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小福寶在南部露營時,每次都嚷著下次要跟nana、阿公一起露營,這次清明連假終於在「內湖碧山露營場」圓夢了!
小福寶認真地幫忙搭自己的帳篷還有nana的帳篷,用吸塵器把兩個帳篷吸得乾乾淨淨,仔細舖床墊和掛露營燈,從白天就好期待nana、阿公的到來。
入夜後,忙了一天的小福寶掙扎地抵抗睡意,終於等到nana、阿公下班會合了!他興奮地又叫又跳,帶著兩人參觀帳篷和營區,在nana的大帳篷裡玩。
沒想到孩子如此珍惜家人相聚的珍貴時刻,在生態資源豐富、有百萬101夜景和舒適木棧板的內湖碧山露營場三代同堂,是很棒的生活體驗,很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