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 星期四

[光合] 鬆散材料遊戲,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在陰雨連綿的溼冷天氣後,終於透出陽光的3/3(四),我們和麻豆親子館合作以「鬆散材料(Loose Parts)遊戲」一同迎接春天,與1-2歲的小寶寶們在大自然裡自在玩耍,讓難得溫暖的早晨增添許多美好。

  「鬆散材料理論(The Theory of Loose Parts)」是由英國建築師Simon Nicholson所提出, 強調環境與材料的彈性,認為孩子的創造力與遊戲素材的數量及種類呈現正相關,也是義大利瑞吉歐取向的幼兒教育中的要素之一。換句話說,很多我們在環境中隨手可得的素材都可以做為鬆散材料來遊戲,且遊戲沒有特定的形式,有無限多種的玩法。

  我展示前一天和小福寶在院子裡蒐集的花朵、樹葉、樹枝⋯累積而成的精美寶盒,孩子們紛紛湊上前來看,發出「哇~」的讚嘆聲,沒想到把平日隨處可見的花草稍作分類,看起來會這麼繽紛!接著邀請每個家庭在周圍的樹林間、草地上、土堆裡⋯順著孩子的注意力尋找感興趣的素材,帶回來與大家共享。

  親子尋寶的過程,孩子們紛紛提出各種疑問:「媽媽,這是什麼?」「這片樹葉為什麼長在樹幹上?」「這些石頭為什麼在這裡?」也有一些有趣的發現:「樹葉有好多顏色哦!這個有點點耶!」「(指著石頭)大~中~小~」「(興奮地舉起比自己高的樹枝)這個好長哦!」光是隨性探索,在孩子眼中就有好多令人驚奇的事物。

  滿載而歸的孩子們將蒐集到的寶物依照種類和型態分類到各個小碗中——有綠、紅、橘、黃、褐的葉子、刺刺的堅果、像燈籠的果實、圓滾滾的石頭、溫潤的樹枝⋯ 彷彿就像自然素材Buffet,孩子們的眼睛都亮了起來,媽媽們的目光也被喜歡的素材吸引住,好奇詢問其他同伴在哪裡找到的?原來大人和孩子一樣懷有童心哪。

  原訂計畫是發下白紙鼓勵親子一同創作,但其實孩子們根本不須引導,一看到自然素材Buffet就主動開展創造的旅程了⋯像是:將石頭堆疊成高塔或排成一列火車、以樹枝蓋房子、把樹葉當作小樹立在紙上、藤蔓做成花圈、在好多顆石頭上畫好多張笑臉、用果實和樹葉做沙拉⋯孩子的靈感源源不絕,神奇的是,小孩似乎天生就有美感,即便創作時亂無章法,色調和比例還是能自然地達成協調的畫面。

  在親子專注投入創作時,一對散步經過的祖孫對活動很感興趣,被我們熱情邀請一起加入遊戲⋯結果一閒聊才知道阿公是知名台語詩人謝安通老師!謝老師的作品〈猴猻仔食西瓜〉、〈狗蟻搬山〉等童謠,曾經由美國作曲家Nathan Kolosk譜成二部合唱曲,在2010年登上國際舞台於數場演唱會演唱,孩子們的音樂課本裡都有收錄謝安通老師所作的歌謠。有國寶級大師參與我們的遊戲,實在太榮幸了!

  謝安通老師看著愉快嬉戲的孩子們,有感而發地表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我的創作靈感很多也都是大自然給我的。」並現場即興創作多首台語童謠,樸質富有童趣的詞曲,令我們驚嘆謝老師的才華,彷彿也在展望著眼前孩子們的無限可能。

  孩子和自然一樣本是圓滿具足的,鬆散材料遊戲讓我們慢下來,仔細體察一草一木各有特色的美,以及順應直覺組合成新的平衡。謝安通老師的路過更是美妙的驚喜,提醒我們喚起在尋常事物中的細膩感知,跟隨孩子找回純真的赤子之心。

  陽光、草地、孩子、遊戲、創作⋯種種構成了與社區親子家庭的幸福早晨,從簡單的遊戲中品味生活,是我也意想不到的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